唐僧为什么不找个地方躲几年自己写几本经书糊弄皇帝,反正皇帝也不懂,而是真的去了?
由此,玄奘开启了西天取经的异国之路,但真正的传奇,也从此开始!
玄奘的天竺求学路
出了大唐国境后,西域各国对于这位大唐高僧还是比较敬重的,倒不是大唐威名,那时候唐朝刚刚建立,没啥威名。
而是因为各国对于僧人一类人才都比较尊敬,毕竟古代嘛,科技不发达,找僧人做个法,求个雨还是常见的。
玄奘到达高昌国之后,还与高昌国王结为兄弟,还答应学成上乘佛法后再回高昌国弘法布教。
此后,一路上虽然没有人为阻碍,但穿越茫茫沙漠,翻越高山峻岭、走出大雪山,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古代越野装备极差,他经历九死一生才打到天竺。
到了天竺后,玄奘如愿以偿地找到了已年过百岁的戒贤法师。
这位老法师收了玄奘做关门弟子,并将自己的佛学知识倾囊相授。
五年之后,玄奘佛法大成!
他不仅研读天竺佛学,而且系统地学习了天竺国梵语和古印度语言以及逻辑学,最终完美掌握了那烂陀最高深的佛法与究极智慧。
学成后,玄奘又做了一个重大决定——游学天竺!
此后,玄奘花了三年时间,走遍整个印度半岛,领略各国风土人情。
640年(贞观十四年),玄奘返回那烂陀寺,并决定回国。
他的师父戒贤法师没有拦他,但向他提了一个要求——替师辩论。
当时印度的佛教有很多派别,有不少人总是攻击戒贤法师所在的瑜伽派,于是想开一场辩论会进行回应。
玄奘法师在这场辩论会上大放异彩,俨然已是那烂陀寺新一代学术领军人物!
此后,玄奘由于名声在外,先后与天竺国力排名第一和第二的两个国家的国王结识,尤其是中天竺国王——戒日王。
在两个国王的支持下,玄奘又开了一场更大规模的辩论会,一举成名,玄奘法师这个名字已经是整个印度半岛的传奇。
玄奘归国
相比于来天竺时的九死一生,回去之路简直是轻松至极,643年(贞观十七年)玄奘正式归国。
首先是天竺两个国家的国王亲自带着精锐骑兵一路相送,出了天竺国境,沿途各国早已听闻玄奘大名,无不敬仰,故而给予优待。
他是被沿途各国接替派军队护送的方式回国的!
值得一提的是,玄奘本可以选择像乘船回国之类的更轻松的方式,可他执意要原路返回,走上那条艰苦的归路。
因为,他要履行当初对高昌国王的承诺——在高昌国弘法讲学!
可没想到十几年过去,高昌国王早已身故,现在的高昌国已经被唐太宗派兵给灭了,已并入大唐版图。
于是只好改道回国,当到达大唐邻国于阗时,他十分清楚自己当年是偷渡出国的,未经许可,擅自出国,在当时属于谋逆大罪,和今天的叛国罪差不多。
所以,他没有进入大唐国境,而是先给李世民写了一封信,先大致写了自己在天竺的经历,再夸一夸李世民。
他在信中表示,虽然自己在天竺取得了很多成绩,但这都是大唐国威和陛下英武,否则自己是绝对没有这些成绩的。
过了一段时间后,他终于收到了李世民的回信,在信中,李世民并没有怪罪玄奘,还特意请他来长安相见,并派出宰相房玄龄这样重量级的人物迎接他。
见到玄奘后,李世民问了他很多关于天竺各国的情况,玄奘对答如流,李世民深感佩服,在拉拢玄奘还俗做官不成之后,派出官员专门协助他翻译从天竺带回的经书。
至此,玄奘的传奇就此告一段落。
而天竺的那位与玄奘关系很好的戒日王,就是印度半岛最强大的中天竺国王,后来李世民派王玄策出使印度时,恰好戒日王身死。
由于戒日王身后无子,因王位继承引发中天竺军事混战,胜出的那个新国王抢劫了王玄策,后被王玄策从吐蕃借兵一举攻灭中天竺,造就一人灭一国的传奇。
别开玩笑了,唐太宗又不是傻子,就唐僧那水平,能编出什么经书来。再说,长安城又不是只有唐僧一个和尚,你认为,唐僧是长安城里最牛的和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