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庆仪式中,可以用作酒杯和茶杯,用来助酒兴和活跃气氛,给人们以神秘莫测之感。当然,九龙杯还可以作为一种特殊工艺品,并具有欣赏和收藏价值。
在明代洪武年间,著名景德镇皇家御器厂正是九龙杯的制造地。由于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制造难度大,各种能工巧匠辈出,明清时期的九龙公道杯,就是传世的经典瓷器,一度畅销国内外。
传说古代皇宫里有一件宝贝名叫“九龙杯”,这东西价值连城,平时皇上从不轻易示人,也只是在重要宴会才拿出来显摆显摆,许多人只听过它的名字没见过真品。
史料记载,“九龙杯”是由九条龙造型烧制而成,一条龙头部伸到杯底,尾部伸出杯口弯曲成杯把。
另外八条龙组成四对,每对一条朝上,一条朝下。头朝上的四条龙伸到杯口呈喝水状,当杯里盛满液体时,通过杯体内的管道,由头朝下杯底的四条龙口中喷出,甚是好玩。

相传真正的“九龙杯”是康熙的心爱之物,是他六十大寿时地方进献的寿礼,整体呈琉璃色,也有人说是承德景德镇匠工烧制的,具体谁也没见过。
康熙死后,“九龙杯”陪葬于遵化东陵的景陵。
1945年,康熙的陵墓景陵被盗,当时正值战乱,官府只知道有个田姓盗墓贼盗取了“九龙杯”,一直通缉此人并没有缉拿到案。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有关部门通过线索找到了田某,经过做工作,田某把九龙杯交给了政府,但是到后来“九龙杯”就失去了踪迹,具体流落到哪里了谁也不知道。
到后来,市面上出现了许多赝品,据说都是根据资料烧制的现代品。
最精致的九龙杯,也最流行的是周总理“智追九龙杯”的故事。
话说1960年,苏联有关代表团访华,在北京访问行将结束时,我国外交人员设宴招待外国友人,期间在酒席上,东道主让这些客人欣赏了九龙杯(如图)

当时九龙杯造型和奢华震惊了苏联代表,其中有个客人兴许喝高了,对九龙杯爱不释手,临别时,偷偷把一只九龙杯藏到了公文包里。
事后工作人员发现丢失了一只九龙杯,想直接追回来又怕客人脸上挂不住,左右为难,把情况上报给了周总理。
周总理一想这个问题确实很棘手,这套九龙杯价值连城,一套有36只,缺一只太可惜了。
此时工作人员汇报说苏方人员正在大剧院观看杂技魔术,周总理灵机一动有了主意。
总理对秘书说了一番话,秘书走进了剧院后台……
原来周总理要利用魔术来解决这个问题。
但见舞台上的魔术师在桌上摆上了九龙杯,然后罩上一块黑布,口里吹了一口气。

等掀开黑布一看,九龙杯不见了。
就在观众惊讶的时候,魔术师跳下了舞台,径直来到偷拿九龙杯的那人身边,对观众笑着说:“先生们不要着急,九龙杯就在这位先生的提包里。”
只见那人有点尴尬,随后打开了皮包,里面果然有一只九龙杯,魔术师拿到九龙杯没忘说了句:“谢谢这位先生的配合,掌声在哪里!”
随之观众席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就这样,一道棘手的问题被周总理机智破解,九龙杯被追了回来,同时也照顾了客人的面子。
文/秉烛读春秋
九龙杯,顾名思义,杯子上有九条龙。关于这九龙杯,还有一则有趣的小故事。
相传,洪武年间,江西官员为了讨好朱元璋,召集各地能工巧匠,经过三个多月的反复试验,最终烧制成了九龙杯。
朱元璋见了这些宝贝之后,爱不释手,龙心大悦,将献宝官员升了一级。
有一次,朱元璋与大臣共进晚宴,君臣之间其乐融融,一片祥和,朱元璋心情大好,于是让太监“请”出了九龙杯,打算用九龙杯盛酒。
九龙杯珍贵无比,数量又有限,朱元璋将杯子赐给了李善长、刘伯温等几位心腹众臣,其他臣子只能用普通杯子。
李善长得意洋洋,觉得高人一等,刘伯温也觉得脸上有光,神采奕奕,而没有九龙杯的臣子一脸艳羡之色。
朱元璋招了招手,侍女们过来斟酒了,“倒满,全部倒满,今个朕高兴,大家要一醉方休,不许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