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邦和李元高祖的庙号是太祖,而赵匡胤和朱元璋的庙号是太祖?
于是,从唐代开始,庙号的严谨性逐渐恢复,不再像魏晋那样夸张了。
同时,因为李世民曾用过庙号“太宗”,开国后第二任皇帝的庙号都会被定为“太宗”,这个习惯一直沿袭到清代。
这就是为什么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的庙号是“宋太宗”。
最后来说说朱元璋
朱元璋被称为“明太祖”的原因就不用赘述了相信稍微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他的祖宗发生了什么事,确实是他用刀和枪把它打倒。
因此,他不仅是明朝的“第一受主”(封武王),也是明朝的“第一受主”(建立明朝)。所以,他的庙号“明太祖”一点也不过分。♬除了明朝的朱元璋,其他皇帝的庙号中还有几个很有意思的细节。

首先,庙号“明太宗”被强行销毁。
本来明太宗的庙号应该是给明朝的第二位皇帝,也就是建文帝朱允炆。供我自己使用。
结果,朱允炆在位四年后,被叔父朱棣一脚踢了出去。朱棣在位期间,征讨蒙古,西征,开创了盛世千古。因此,他死后,当仁不让地使用了“明太宗”这个庙号。
至于朱允炆,他连庙号都没有,后人只称他为“建文帝”(建文是朱允炆在位时的年号)。
按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那么后人应该称朱棣为“明太宗”,但我们都知道,说到朱棣,他们总是称呼他为“明成祖”。为什么?
原因就在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璁身上。♬嘉靖皇帝本是皇室的孝宗,父亲是兴宪王朱由昭。按照常理,朱厚翀是不可能继承皇位的。但是,由于明武宗朱厚照突然去世,没有留下子嗣。按照“兄弟终成兄弟”的原则,朝廷最终选定了朱厚照的堂弟,即朱厚翀继位为嘉靖皇帝。
嘉靖帝即位后,一是将自己的父亲兴县王朱由昭迁入太庙祭祀,二是要强调他和祖宗朱棣一样,属于“外藩继位”,强行改庙号为朱棣。♬一开始,朝臣们建议将朱棣的庙号改为“明世祖”。毕竟世祖的庙号还是挺不错的。”,因此,按照朱棣的功绩,被封为“始祖”也不错。♬不过,嘉靖帝本人也想为自己保留“氏”这个庙号,所以不肯把这个字赐给朱棣。最后,他非要捏造一个不伦不类的“成祖”,强行给朱棣。世宗”。

另外,在明代,因为子皇石敬瑭的关系,再加上在唐代的地位,还有几个庙号被废掉,比如上面提到的“高祖”相当高的庙号“高宗”,明朝的皇帝都没有用过。♬为什么?那是因为在宋朝,有一个宋高宗赵构,失去了半壁江山,处在一个所以在崇尚民族气节和岳飞的明朝,没有人会用这个“高宗”字眼请名字。
庙号“中宗”也是如此。中宗司马睿即位后成为权臣的傀儡。
所以,“中宗”这个曾经被认为是高级的庙号,因为这两个人变低级了,所以被明朝废弃了。
顺便说一下清朝的庙名。
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后,自唐代以来逐渐恢复严谨的庙号制度再次被滥用和夸大。
比如清太祖努尔哈赤,按照宗祠制度,不能称他为“太祖”。原因很简单。他在世时,清朝尚未建立,当时仍称后金。♬只不过是清朝实际开国皇帝皇太极即位后自愿将“太祖”的庙号让给了父亲,才得到了一个“清太宗”的庙号。
当然这也不过分,包括顺治帝的庙号“清世祖”也不离谱。毕竟顺治当政的时候,清朝统治的是中原,他对清朝的成就也勉强能够承受。寺名“世祖”。♬不过从康熙开始,就有点夸张了。
严格来说,康熙是功成名就的王者。虽然他确实有些建树,但无论如何也称不上“祖宗”。
然而,在他死后,他的儿子雍正赐给他“圣祖”的庙号,这显然是违反规定的。
究其原因,雍正为了打压兄弟们对他继位的不满,过分尊重父亲康熙,强调他继位的合法性和合法性。也正是为了彰显这一尊严,他不顾规定,执意赐康熙“大清圣祖”庙号。
于是,清朝就有了三个“祖”,分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清祖顺治、清圣康熙。
乾隆皇帝,乾隆的庙号是“清高宗”,而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说过,自从创建了宋高宗和赵构之后,“高宗”这个庙号其实有些贬义。为什么乾隆要用这个庙号呢?
理由很简单。就是因为乾隆的儿子嘉庆不满乾隆退位后拒绝放权,所以特意翻出庙号“高宗”送给了他的父亲。这背后的意义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