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个身边的例子,我小学的时候,我家楼下的沙县小吃,拌面只要1块钱(沙县小吃的招牌还是“一元进店”),而现在已经要4块钱了,以前100块钱够我吃一个季度的早饭,放在现在,我可能得饿两个月。
我们没法估计,钱贬值的速度有多么快,那么站在这个节点,我们就想不出,得有多少存款才能不慌。
其次,你的存款要面对你膨胀的欲望。人的需求是无止境的,有了好的,还会想要更好的。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创造需求的过程。
你一定有这样的经历,逛淘宝,本来只是随便看看,但是看着看着就觉得这个我也需要,那个我也需要。
我读大学的时候,夏天能有一台电风扇,学校能够通宵供电就已经非常好了,现在,绝大多数大学生宿舍,都已经配了空调。
夏天的气温不都差不多嘛?我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空调厂商高超的营销能力,让我们欲望膨胀。
那你想,你守着一堆钱,这堆钱的购买力因为通货膨胀越来越小,你的需求花销却越来越大,那再多的钱,也没有办法维持你的“不慌”啊!
03 其实我妈没慌
说回到我妈,存了两千美元就以为高枕无忧的我妈,其实还是顺利的把我供毕业了,从结果来看,她没怎么慌,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银行业这几十年发展态势良好,我妈又是一个有事业心的人,职业发展还行。
其次,这些年,良好的储蓄习惯还是在存美元的过程中养成了,家庭收支状况很健康。
再次,90年代初的时候,凭借着存款,在县城里买了房,又因为在银行工作的关系,我妈比较早的接触了理财,买了一些基金和股票。
故事的结果是,我妈稳稳当当把我供到大学,但是这不慌不忙的背后,却不是当初存下的两千美元。
04 回到最初的问题
我认为“有多少存款才可以做到心里不慌”这个问题,要动态的来看,这个问题的答案一定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
在那么长的人生中,要做到心中不慌,我从我妈那里学到了几招,分享给你。
一是你得越来越值钱。个人在这个时代,越不可替代,就越不会心慌。只有那些随时可能被时代淘汰的人才会觉得惶惶不可终日。我们必须找到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持续努力,不断的创造新的价值,存储成自己的资源,这是安全感的根本来源。
二是你得学着理财。财产的保值增值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我们的存款天然地要面对通货膨胀的侵蚀,只有保证存款(财产)在时间长河中,至少保持相同水准的购买力,不缩水,我们才能不慌。
三是你得有一个良好的收支习惯。社会上越来越多人片面追求享受生活,因为高消费而月光,在我看来,这是极不明智的。人生那么长,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人,是没有办法做到“不慌”的。
简单来说,你得养一只羊,你自己要不断升级畜牧的技巧,更懂得怎么养好羊;你得不断的喂它吃饲料,让他持续的长大;你得有节制的挤羊奶、薅羊毛,而不能把羊给杀了。
我想,有了这只羊,你应该就不慌了。
以上是我的一点思考,很高兴和你分享,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欢迎评论区讨论。
关注正好的成长笔记,和我一起学习理财、认知升级,不断地自我成长。
打字不易,且看且点赞。
这个没有深浅吧,因人而定,有的人,家里一分钱没有,照样心里不慌,有的人,就是有几百万存款,也总是觉得心理慌。
我前面在回答“一个四十岁男人,家里应该有多少存款才不焦虑”提问时,我看很多人回答,自己有几百万、五套房子一个门面,心理依然是发慌的,焦虑的。还有一个,说他的存款一个亿,也是经常处于焦虑状态,反倒是,有的人回答,自己四十岁了,夫妻一年收入才五万,一年还能存两万,心理也是乐滋滋的,生活也挺美好的,并没有觉得焦虑和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