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被惹怒了动不动就“拖出去砍了”,难道古代人命就一句话的事吗?
皇帝杀大臣和杀别人是不一样的,杀大臣有一个程序。大臣也是坐在拍桌子上打牌的人,凭啥你说让他下去他就下去?皇帝也得讲政治游戏的规则,因为大臣背后是有自己的政治力量的,想杀没那么简单。当然,不怕被骂成暴君,被后世唾骂个上万年,也可以强杀。但是最有可能就是在当时就连皇帝位置都坐不稳了。
帝王讲平衡,更讲大义,你是天子,代天掌权柄,你必须得有一个说的过去的理由,而且杀了一个臣子,这个职位又由谁的人接替,你得有一个平衡的考虑。这还是诸如朱元璋那种强势的帝王,而要灭杀一股政治势力则需要拉拢一波人,去打击另一波人,让这一波也出力,分享一下胜利果实,再想办法从中分化。
这是强势的帝王,还要讲大义。得师出有名。
弱势的帝王,则需要更高明的政治手段,杀哪个大臣更麻烦,朝局里政治形式错综复杂,杀哪个有后台有背景的大臣难如登天,需要跟各方交换政治筹码换取大多数支持才能做到。
但是皇帝杀庶民,杀太监宫女杀侍卫,基本说杀就杀了,谁还会为了个素不相识的平民跟皇帝翻脸不成?
当然没有那么容易。
以皇帝权力最集中的清朝为例,清朝皇帝想杀一个大臣都没有那么容易,而且还是一个犯了罪的大臣。
清朝在司法上最大的建设是它把明朝仅仅适用于北直隶地区死刑复核的“秋审”制度推广到了全国。
也就是说在清朝,所有死刑案都必须在“秋审”时由皇帝亲自批示,才能执行。
而且,各省死刑如果在“秋审”时被推翻,那么负责该省司法的按察使本人是要受行政处分的;比如清朝著名的琦善当年在河南担任按察使的时候就因为“秋审”河南的死刑案被驳回,导致他也被行政处罚,得了一个降一级留任的处罚。
咸丰帝登基后,因为一个御史老是批评他,所以他很想找一个理由杀了这个御史,结果好死不死,有人告这个御史贪污,咸丰帝可算抓到把柄了,御史想以“贪污”为借口杀这个御史,但是刑部负责复核死刑的官员就是不同意,反复和咸丰帝争论。
最后咸丰帝逼得没办法,就告诉这位官员,朕一定想要他(御史)死呢?
官员回答:您要杀他和碾死一只蚂蚁没区别,您现在就可以派侍卫去大牢里赐死他;但是,您要是先把他明正典刑,对不起,我真的做不到,因为他的罪名不可能判斩立决,斩监候都判不了。
最后,咸丰帝也只能无可奈何的同意这名御史只遭受“革职”的处分。
这件事充分说明,即使是清朝皇帝,想要杀一个人也没有那么容易,更不可能一句话就杀。
那你是想当然的这样认为罢了,自古杀人放火乃重罪,放火不好放,杀人自然也不容易!
如果皇帝被惹怒了后,可以随意杀人的话,那么燕王(太子丹)为啥要养刺客荆轲,仅仅是为了对付秦王吗?唐朝的“不良人”组织,真是皇帝大发慈悲心,召集了一群非善人养着吗?还有明朝的三厂一卫,是皇帝吃饱了撑的,养着他们玩的吗?就算到了皇权最集中的清朝,心狠手辣的雍正帝不是还搞了个粘杆处,血滴子,做秘密事情吗?
确实,他们如果想杀自己手下的臣民的话,直接派兵,或者派卫士过去,砍了就是了。他可以选择明着杀,也可以选择暗着杀,皇帝杀人嘛,天经地义,没有皇帝不杀人的。但区别就在于,一种皇帝被称为昏君,一种皇帝没被称为滥杀无辜的昏君罢了。
就算是皇上养了这么群暗杀组织,他们杀人时,也是有公文的,也不是随便想杀就杀,看谁不爽直接干的!
比如明朝的皇帝,嘉靖帝,他也不是看谁不爽就杀谁的,顶多让人当众打大臣们的屁股,羞辱他们。不过有一次直接打死了十几位大臣,此事也成了嘉靖帝身上的污点,好久都洗刷不掉。
即使这样,这群大臣也以被打屁股为荣,乐此不疲的上谏,皇帝也是无可奈何。后来更是蹦出个海瑞,其上的谏言,在皇帝看来,等同于指着他鼻子骂他是昏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