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被惹怒了动不动就“拖出去砍了”,难道古代人命就一句话的事吗?
作为皇帝不是也无可奈何,顶多让人将他关起来,三堂问罪,找到了罪名才能处置大臣们。

万历皇帝,就是因为跟群臣们赌气,又不能杀掉他们,又不能听从他们,最后采取了非暴力不合作,朕不上朝了总行了吧?
一般情况下,大臣们,也不敢顶撞皇帝,也不想惹他生气。真正敢惹他生气的,大都是有靠山,跟他关系亲密的,毕竟良药苦口。
作为一名稍微有点政治常识的皇帝,自然也不会喜怒无常,肆意妄为。不然的话,哪里还有大臣们跟自己亲近,说真话,其身边岂不是全都是阿谀奉承之人,国家还怎么治理?
所以皇帝动不动就龙颜震怒,一拍桌子:
“来人,将此人拖下去斩了!”
随后上来几个侍卫拖着大臣就走,大臣一直喊着“冤枉,冤枉啊……”,“皇上饶命,饶命啊……”,然后听到一声“啊……”,大臣就被砍了。
这种事,只能是戏文,现实中不能说没有,但绝对是极少极少,正常人不会这样干,这样干,就是皇帝嫌自己命太长。
有人说,对于大臣们来讲,属于国之栋梁,如果仅仅因为治国理念不同就砍了他,也确实说不过去。除非他贪赃枉法,证据确凿,皇帝早就收集全了证据,那也得先将他押到大牢,三堂会审后,问斩。

那么对于太监宫女来讲,一个不小心,会不会招致皇帝的杀意呢?
其实也不会!
很多朝代,为什么宦官能专权啊,就是皇上信任嘛。作为整天在一起的小伙伴们,他们关系好得很,你会因为小伙伴说错了一句话,或者办错了一件事,就滥杀无辜的吗?
当然不行啊!
要是那样的话,还有谁跟你亲近?
毕竟他们是伺候皇帝的,若是让他们每天都心惊胆战的干事,说不定心理就会扭曲,不知道会干出什么事来。
当年嘉靖帝不就是这么个皇帝嘛,后来不是惹恼了宫女们,他们联合起来,差点就干掉了皇帝,吓得嘉靖帝从此以后不在宫里住了嘛。
实际上,越是权力最大的人,他越是看起来和蔼可亲,尤其是面对底层时。
因为他实在找不到理由跟他们生气啊,在他们眼中,皇帝就是神一般的存在,差距太大了,跟他们置气,没有机会,也没有理由。
如果皇帝出巡时,突然一个草民蹦出来拦车告御状,其他人可能吓个半死,但对于皇帝来讲,他甚至会喝退侍卫,亲切地拉着这个人的手,问他有什么冤情要告啊?

所以,动不动就要杀人的皇帝,除非是暴君,一般情况下,是不存在的。
不能相信电视的情节,古代杀人也是有一定的程序的,不是随随便便杀人的,对于违法犯罪的人都要经过一套审理判案程序,否则社会就乱了。因此皇帝也不能动不动就杀人,杀人必须有合适的理由。特别是在秦汉以前,对贵族的保护力度很大,《礼仪》中就有“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规定。也就是士大夫以上的人犯了罪是不能受刑的,除非是谋反罪。宋朝更是明确规定不杀士大夫,只要士大夫不是犯下谋反、叛国等罪大恶己的罪,一般是不杀的。就拿明清时期的秀才来说,见了官也是不用下跪的,到官府打官司告状,平民得跪着,秀才就可是站着。

但是对平民就不一样了,“礼不下庶人”就是说对平民就不需要讲议,因为平民都不读书不懂礼仪,讲也讲不清楚。平民见到贵族士大夫是要避让的,那怕是在路上,平民遇到秀才都要退到一边,等到秀才过去了才能再继续走。我们看戏剧中官员出行时那些衙役们都打着“迴避”、“肃静”两块牌子,就是让平民“迴避”的。其实古代拦路告状的风险很大,搞不好就直接被前面开道的卫兵给杀了,可不象戏剧中的拦路告状那样轻而易举。这和现在的官员下乡调研一样,群众不会让你随便到跟前。
平民只包括“农、工、商”,即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士”不算平民,“士”都是读书人,有功名在身,只是没作官,因此不要把“士农工商”都看成平民。春秋战国时期那些周游列国的人,象商鞅、张仪、苏秦、李斯等,他们都属于士,在经济上有一定的特权,根本不用为吃饭、花钱发愁。他们家里有一定的土地,但是不用亲自劳动,由奴仆为他们种,他们只需要读书。因此这些士人才有时间、有财力到处各国去奔跑、求官,去发更大的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