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居然还有人说秦桧是南宋名臣,真是羞煞不知这段历史的读者。秦桧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与蔡京一样为宋代著名奸相,排除异己,祸乱朝纲。一个搞垮北宋,一个颓废南宋。
北宋时期的秦桧
秦桧在宋徽宗时期,进士及第,其职位就是相当于一个大学教授,是国家时政扯不上任何关系。由于蔡京祸乱朝纲,致使宋钦宗即位后,朝中无一能人。这时的秦桧开始崭露头角,凡是与蔡京没有直接干系的人,皆被宋钦宗拉来做替补。这时的秦桧因为年轻,其本心还不坏,他觉得受到了皇帝的重用,像是打了鸡血一样,也开始为朝局尽些绵薄之力。
或许,也是因为秦桧一家都有“汉奸”的名声,使得秦桧想证实自己。秦桧岳父以及很多亲属是降金汉奸。昔日,金军包围开封,宋钦宗派张邦昌于金国谈割地退兵之事,秦桧献策,并阻止钦宗割地。随后,钦宗命秦桧为张邦昌公事。秦桧再三上书钦宗,说这等割地赔款的事他实在干不来……
两宋交替时的秦桧
靖康1127年,汴京失守,徽钦二帝被俘,秦桧也在其中。随后,金主册立张邦昌为伪皇帝,因秦桧与其曾为同事的关系,可能已经把酒言欢成兄弟了,于是张邦昌要求金国放出秦桧一干人等。虽然金廷没有允许,但就这样捡狗屎运的秦桧也没有在北方遭太多殃。
曾还说不与张邦昌共事,一去之后就成兄弟了。秦桧此人善于心计,本身也有些才华。于是在金军中见机行事,其见风使舵的一流本事被金国大将挞懒发现,被委以秘密行事,也就等于为了活命也变成了和他岳父一样的汉奸。
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在宋徽宗那边,他吹得自己是一身是胆要为宋朝尽忠,而转过头又将宋徽宗和他讲的事情告诉金国。如此一般,秦桧在金营之中吃里扒外地干了四年,并取得了挞懒的信任。
于是,挞懒将秦桧放出,让他到南宋做起了更大的汉奸(现存秦桧通敌叛国之书信几封)。但秦桧与挞懒密谋了什么事情并没有具体言明。
挞懒将秦桧放出后,秦桧回到南宋,还狡辩自己是杀了守卫逃出来的。我们可以细想,秦桧一个教书先生何来奔袭金国大营的本事?别人没出来,就他一人逃出来。秦桧称自己有徽宗密旨,就是要宋答应后世子孙永远臣服于金,用此等巧言来达到他与挞懒之间的“南北大计”,也使其一直主张议和。
由于游牧民族对中原地区的难以管理加之挞懒的南侵战局屡屡受阻,迫使以粘罕为首的金国集团不得不以长江对立,从而形成了南宋格局。而挞懒就是要秦桧稳住南北格局,不要让宋军北伐。金国方面想先稳住中原形势,再实施灭南宋大计。
但秦桧为什么要听命金国呢?这就是小人眼中的格局,他觉得金国太强大了,剿灭南宋只是时间而已。秦桧的骨子里已经被震颤了,他想给未来的自己一个回旋余地。
南宋时期的秦桧
为了稳住南北格局,为了自己的繁荣富贵,秦桧开始了议和之路。如果宋军北伐成功,等待秦桧的是什么他很清楚。所以,这个小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以宋高宗的懦弱为扶翼,开始了全勤朝野残害忠良之路。这样,他是双双得力,一来他觉得自己给金国做了巨大的贡献,二来自己又能在南宋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于是,在赵构的耳旁煽风点火,使得本身就懦弱的赵构在听信谗言后,也觉得岳飞该杀。秦桧善玩这权谋之术,多次拿捏他人的弱点为武器,借刀杀人。尤其是在志大才疏的张浚身上,发挥到了极致,身居幕后,操控傻帽张浚,对主战派岳飞韩世忠等人搞乱关系,多次祸害北伐大计。
因为一旦北伐成功,他的利益全盘瓦解,又巧言令色地让赵构看到他做皇帝的利益也在被这群主战派毁掉。凡是主战派成员,接连被秦桧构陷,不单单是岳飞莫须有,其他被秦桧害死的人皆是如此。
秦桧还唆使软弱派赵构屈己求和,想方设法向金国纳贡称臣。赵构向金称臣后,便过起了他那苟且偷安的生活,而秦桧也是看中了赵构的心思,开始粉饰太平,每天传达给赵构的都是天下太平其乐融融,祥报日日不间断。在主战派逐一被其消灭瓦解后,秦桧独揽朝权,只手遮天,又接着祸乱朝纲,凡是和他意见不一的人,接连被下狱或者流放。秦桧兴文字狱,禁野史,打击理学,只要他不开心,你就得遭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