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悼襄王:“你细细说来。”
甘罗:“你先划5座城池给秦国,然后我回秦国劝说吕不韦和我家大王,把燕国太子丹放归燕国,不再与燕国结盟。然后秦国再助你一起攻打燕国,燕国本就弱小,没有秦国的牵制,你大可放心大胆地攻下它的土地。”
赵悼襄王眼前一亮,这确实是个破局的好办法呀!于是略加思索后,他立即亲自划出5座城池割让给了秦国。
之后,赵国有恃无恐地对燕国发动进攻,一举夺得燕国36座城池,然后再分了11座城给秦国,以表示对盟友的感谢。
就这样,甘罗靠着自己的高于常人的眼界和格局,对时局和人心的精准把握,再加一副好口才,硬是兵不血刃地为秦国谋得16座城池。
也因此,甘罗回到秦国后被秦始皇拜为大秦丞相,并将他爷爷甘茂原来的田地和房宅归还了他。

少年秦始皇 剧照
甘罗的最终结局:玩政治的人,终成政治的牺牲品。
史料上对于甘罗的记载,就止于他被秦始皇拜相之后,他最终结局如何并没有任何史料记载。
但是,根据当时秦国的局势以及各类资料相互印证来推断,甘罗最终很可能成了政治的牺牲品,要嘛流落他乡,要嘛死于非命,总之结局不会太好。
纵然甘罗天资聪颖,小小年纪就对时局和人心的把握极为敏锐。但因为年纪小,人生阅历和从政经验便是他无法弥补的一大短板。
更重要的是,甘罗是谁的人?他本是吕不韦的家臣呀!这是他永远都无法洗掉的一块烙印。
当时秦国朝政被吕不韦一手把持,其还长期与秦始皇的生母赵姬太后偷情,淫乱宫闱,还在血缘关系上与秦始皇不清不楚。
所以,随着秦始皇年纪愈长,越来越想将吕不韦除之而后快。就从这点来说,秦始皇必然是不会太待见这个仅比他小两三岁的天才少年甘罗的。
至于当初拜甘罗为相,那不是当时秦始皇还没亲政么,都是吕不韦一人说了算。

太后赵姬 剧照
有人说那李斯呢?李斯一开始还不是吕不韦的门客,那为什么他能得到秦始皇重用呢?
因为李斯和甘罗二人的政治观点大相径庭,而秦始皇显然更认同李斯的。秦始皇灭六国的策略就是李斯提出的“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灭六国时,秦始皇就是先灭身边的韩、赵、魏,再灭远处的楚、燕、齐。
然而甘罗的观点是什么?是远攻近交,联合邻居赵国去攻打与秦国相隔一国之地的燕国。

并且,当时甘罗谋得16座城池一开始是为什么去的?初衷不是为了扩张秦国的土地,而是为了扩张他吕不韦自己的封地。
所以,甘罗日后在秦国会遭到权臣李斯的排挤或秦始皇的打压几乎是必然的。
在影视剧《大秦赋》中,甘罗最终是被秦始皇一剑刺死了在大殿之上。虽然这种说法无从考证,但至少是给我们开了个脑洞。
总之甘罗的结局不会太好。他的爷爷甘茂当初还有地方可逃,直接逃去了齐国,但甘罗呢?后来全天下都被秦始皇统一了,还能去哪?最好的结果就是隐姓埋名,流落他乡了。

影视剧《大秦赋》中的甘罗之死
最后用司马迁评价甘罗的一句话来作为本篇文章的结尾——
司马迁《史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後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
从做人这点来说,甘罗称不上是君子,但从做事来说,也算得上是战国时期一个相当厉害的谋略家。
自古英雄出少年,甘罗十二拜上卿。
甘罗,生于公元前256年,现在的安徽颍上县人。
从小就表现出超人的智慧,又加上是秦国著名大臣的后代,所以,8岁的时候,就进入秦国丞相吕不韦府中,成为一名少庶子。少庶子就是年纪很小的家臣。
10岁甘罗:演兵场上显智慧,秦王大喜封郎中
秦王嬴政13岁的时候继承了王位,还是一个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