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群效应的由来
有人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在羊群的必经之路上装上一个可拆卸的栅栏,羊群想从这里过去就必须跳过这个栅栏才行。实验开始后,头羊带着羊群走到这里,果然,它使劲儿跳了一下,翻过了栅栏,后面的羊们也都有样学样地跟着跳了过去。
在羊群过去一半的时候,实验者把栅栏给撤掉了,但是奇怪的是,后面的羊在走到原来栅栏所在的那个位置时,仍然会像前面的羊一样使劲儿跳一下,尽管它们这一跳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可每只羊都会这样去做,就像栅栏依然在那里一样。
这就是我们常常听说的“羊群效应”,在我们的俗语当中,它往往被我们称为“跟风”、“随大流”等等。
“羊群效应”在管理上非常有启示意义,羊群和人群其实有很多相像的地方,尽管看起来羊群非常的庞大,但管理起来却又非常的容易,牧羊人只要看住一只或是几只头羊就好,在“羊群效应”的作用下,其他的羊们都会跟着头羊做相同的选择。那么,问题也来了,头羊这么重要,它是如何选出来的呢?

头羊是怎么选出来的?
在羊群中,头羊的作用举足轻重,既要身先士卒去探路,还要在遇到危险时及时向羊群发出警告,也可以说,羊群的去向乃至生死存亡都系在头羊身上,如此重要的角色是如何选出来的呢?
头羊的选出主要有两个途径。
一个是凭借自身的能力,在羊群中,某只羊凭着自己健壮的身体、快速的奔跑速度、敏捷的身手和反应速度在羊群中逐渐地脱颖而出,久而久之其他的羊就会无条件的服从和跟随它的脚步,头羊的位置也就稳固了下来。
另一种方法则是管理者(牧羊人)刻意培养出来的,牧羊人选出符合条件的目标后开始刻意地培养它领头的位置,凡事让它打头阵,这样久而久之下,其他羊也就会习惯于跟随头羊行动,当然,头羊除了刻意培养外,自身各方面的素质也是必备的基础。

“羊群效应”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
其实,人群和羊群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你去注意观察,就会发现我们身边的“羊群效应”屡见不鲜。
比如我们和朋友去吃饭时,两家类似的餐厅,一家里面冷冷清清,而另一家外面却排起了队,你的选择会是哪一家呢?
再比如,一家新开的面包店外面排起了长队,而且排在前面的买面包还会送鸡蛋,正好要去买面包的你,是选择自己原来就去的那家,还是选择这家新开的店呢?
还有股票、投资等等,当看到别人都喊着要涨的时候,你是否会跟风投资呢?而跟风投资的你是否又遭遇过暴跌亏损呢?
还有时下特别火的那个小游戏,当别人都在跟风玩,而且闲聊时大谈特谈时,希望融入圈子的你是不是也会跟风去玩一玩呢?
……
这种例子在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

羊群效应可怕吗?
看了那么多例子,是不是觉得羊群效应的消极意义太多了?毕竟跟风、随大流往往都是作为贬义词出现的。其实,有时候跟风也不见得都是错的。
就比如前面选餐厅的例子,在个人信息闭塞的情况下,无法判断一个餐厅的优劣,这样的情况下跟风选择往往也是希望借鉴于别人的经验,从而降低自己选错的风险,这样的情况下,应用一下“羊群效应”也不见得是什么坏事,不是么?
当然,“羊群效应”更多的时候还是启迪我们学会独立思考,善于从主观角度去分析问题,而不是一概听从别人的意见。尤其是涉及到个人职业规划、家庭投资理财等方面,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是不一样的,盲目地跟从别人的做法,最终的结果往往都不太好。

结束语:所以说,羊群效应在我们生活中非常普遍,而且,即使是跟风也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盲目跟风。无论做出怎样的决定,都需要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而不是一股脑的盲从于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