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村后面有一个石头山,村里老人都说这个山是一条龙,保护我们村风调雨顺,保护人身体健康。那些年经常发大水,下冰雹,但是我们村子里的地从来没有被淹过,冰雹也很少从我们村子经过。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这个石头山成了某些人发家致富的资源,这个山逐渐被村里人开发,村里把石头山包给个人,开发石头卖钱,山上的石头被人越挖越少,整个山被挖去了一大半,山上的树木也逐渐被锯掉卖钱了。最后整座山几乎被铲平了,山上的树木也没有了,整座山被开发成了耕地。

从那之后,村里经常出事,比如下雨打雷电死人,或者牲畜,谁家有人自杀,或者下冰雹打了庄稼,下雨发水庄稼受灾。于是村里的就有了这样一种说法,说是因为山被破坏,山上的龙已经走了,不能保护我们村子平安,所以才出现了这样那样的灾难。

等我们长大了,知道这都是迷信。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都是自然规律,正常的自然现象。
青岛下水道和德国油纸包。
某人的进口汽车坏了,配件需要从德国发货,友人戏谑道:不用买,你把后备箱打开仔细找,里面肯定有德国人之前储存的配件,还是用油纸包包好的,嘎嘎新,再找找,没准儿油纸包里还能跳出两个德国修车工。

德国巴伐利亚州发生火车脱轨事故,有网友“提醒”德国方面:在铁轨旁边挖一挖,应该能找到几个油纸包,里面有提前备好的零件和抢修人员,光亮如新。
凡此种种,“德国油纸包”成了一个网络热梗,而这个热梗的出处则是另外一个网络热梗“青岛下水道”。

第一次在网络上看到“青岛下水道”这个事情时还没有“德国油纸包”,当时网络传言:青岛城区之所以下大雨不积水,原因是德国一百年前在殖民青岛时期修建的下水道特别好。
当时看了相关帖子就有些半信半疑,半信是因为德国当年殖民青岛时确实大兴土木来着,他们是打算将青岛建立成一个“模范殖民地”。
德国起步晚,统一之后发现世界上的殖民地都被英法等国瓜分差不多了,为了抗衡英法,德国就想用殖民地的质量压倒英法的数量,采用建设性开发殖民地的思路,而不是英法那种破坏性开发和攫取的方法,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德国确实在青岛干了一些实事,这是历史。

半疑则是因为两个原因,一个是地理原因,了解青岛地貌的人都知道,青岛不仅三面环海,市区和周围是一个斜坡地形,从崂山到海面有上千米的落差,这种地形地貌,想让青岛城区积水可不容易。虽然不排除城区个别洼地也会积水,但在青岛大规模积水很难发生。
另一个则是历史原因,青岛的城区可不小,而德国人在青岛满打满算也就呆了十七年,如果一百年前德国造的下水道能满足这么大的青岛城区使用,那估计德国人在青岛啥也没干,光修下水道了,这恐怕不是殖民,这是援建下水道来了。
所以,说青岛城区不积水是因为德国殖民时造的下水道好,确实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青岛下水道”之后,紧接着就是“德国油纸包”:德国人撤离青岛一百年后,当年修的下水道需要更换配件,青岛当地部门联系当年修下水道的德国公司,按照对方指引在下水道需要更换配件的地方三米范围内找到了配件仓库,里面的配件都用油纸包包着,光亮如新。
其实,大多数人看到“德国油纸包”后都会明白,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读者体”谣言,太扯淡了,也太侮辱读者智商了。
只说一点,下水道是什么高精尖设备,都过去一百多年了,都二十一世纪了我国还造不了还需要进口?甚至还必须找到原厂才行,其他厂的配件还配不上?进口汽车也没这么娇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