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大一新生入学,揭开了太多家庭的无奈和自卑?
更夸张的是,他暑假才考完驾照,他爸就给他买了一辆30多万的新车。
这个家伙虽然有钱,但特别低调,我们都说他,怎么不把车开来上学,他说人要低调,学生就要有学生样子。
宿舍有这么一个富二代,没少蹭他的饭,每次我们几个出去吃饭时,去时说好AA制,可是付账时,陈程就是不让我们付钱,要是我们付钱,陈程就会说我们没把他当好兄弟。
富二代真的是霸气,他都不把钱当回事,不像我们,每个月的生活费,都要计划着用。
来自河北的秦源,秦源他们家,经济条件也比较好,虽然没有陈程家富有,可他家也是家境殷实。
秦源穿的也是一身名牌,不过他穿的名牌,虽然我没穿过,但我认识。
他们家是书香世家,他爷爷退休前,是他们当地一所高校的校长。
还有他爸是一名公务员,她妈是一所高中的教导处主任。
秦源说,他没遗传到他家人的高智商,要不然最低能考一所211大学。
书香世家的孩子,真的很有礼貌,很有教养,秦源在宿舍里和我们聊天,都是客客气气的。
最后就是我,我们家是条件最差的,我没穿过名牌衣服,没买过名牌鞋子,就我那个旧电脑,还是我考上高中时,舅舅买给我的。
我们家情况比较特殊,爷爷瘫痪了几十年,妈妈在我刚高考完,又检查出癌症,家里的经济一下陷入绝境,家里的生活开销,妈妈治病的钱,全靠我爸一个人去赚,爸爸是一名货车司机,工资也不高,他压力真的很大很大!
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我上大学,用的都是旧东西,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开学前,备好了新手机,新电脑,就连床上用品,都是我高中时用的。
刚开学的那天,说心里话,在宿舍见到他们三个同学时,我真的有点自卑,特别是下午一起出去吃饭时,我连话都不好意思说。
可是,慢慢的和几个室友相处下来,我觉得他们很好,我们宿舍,没有出现过其它宿舍排挤某一个同学的事,我们平时相融洽,星期天,我一般要去做兼职,他们要出去饭,都会等我下班,一起出去,我们就像阿姨口中的好兄弟一样。
写在最后:
这是我正在上大学的儿子,他室友们家的经济情况,我们这样的家庭,儿子和条件好的同学在一起相处,我最担心儿子有自卑感。
可儿子从小乐观,自信。他说自己和同学们相处得很好,同学们也没有看不起他,自己也没什么自卑和无奈。
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大一入学时,虽然没有给儿子买新电脑,新手机,新衣服,新用品,在很多家庭开来,会感觉到无奈和自卑。
可我们家里人和儿子一样,并没有无奈和自卑,我觉得,一个人只要精神富有,你就不会觉得无奈和自卑。
亲身经历过,才明白其中的辛酸。我们宿舍六个人,从入学第一天开始就注定这四年将在各种矛盾和争吵中度过,那个年纪的我们,仿佛有一种无法调解的隔阂。
直到现在也没有彻底改变,也许我需要用一生的努力,去缩小彼此之间的差距,
2008年,我考上了山东的一所普通二本院校,虽然学校名不见经传,但我却是当年村子里唯一的一个大学生。

从没出过县城的我,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期待,但却想不到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天,我就被深深地上了一课。
新生入学,同样是报到,但却存在着天壤之别。
我们学校的学生宿舍是六人间,三张床,上下铺,有一个独立卫生间,宿舍中间放一台长桌,房顶有两个军绿色的摇头扇,这几乎是宿舍的全部设施。虽然有些简陋,但对我这个从农村过来,没住过楼房的人来讲,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正式报到的那一天,我们宿舍六个人只到了其中五个。分别是来自安徽的老大,青岛的老三,济南本地的老四,浙江的老五和福建的老六。我排老二,来自苏北农村。
我是第一个到宿舍的,所以正好目睹了宿舍其他人的全部情况,也见识了不同家庭对孩子上大学的态度以及各个家庭之间所存在的差距。
老大是个沉默寡言的人,是仅次于我之后第一个到宿舍的。记得是他父亲送他来报到,穿着十分普通,一看就是从农村家庭出来的。老大的脸上并没有上大学的喜悦,反而是他的父亲总带着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