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大一新生入学,揭开了太多家庭的无奈和自卑?
我虽然没见过世面,而且也不善于打交道,但毕竟以后都在一个宿舍,所以就硬着头皮和他们父子俩打了声招呼。
老大的父亲十分热情地回应我,还从手提包里拿出几个苹果递给我,说是自己家种的,可甜了。
我本想拒绝,但是叔叔却直接放在我手上,我也不再客气。只是老大并没有和我聊天的欲望,随口应了一声就转身铺床去了。后来才知道,老大成绩一直很好,但是一到考场就紧张,连续两年都没能正常发挥自己的实力,来读这个二本院校心中很不甘心。
老三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身高180cm,戴着一顶帽子,一看就是特别爱打篮球的那种打扮。本来男生之间并不会关注对方皮肤咋样,但是我却不由自主地多看了几眼,那时我才知道原来男生也可以如此细皮嫩肉。
别人上大学,一般都是一个家长送,最多是父母一起送。可是,老三是全家出动,父母、妹妹以及爷爷奶奶全部都来了,而且是开着私家车来的。后来我才知道那台并不起眼的商务车,名字叫埃尔法,起步价80多万。
到宿舍后,老三坚持挑了一个下铺,他说懒得爬上爬下。让我惊讶的不仅是人家全家都来送他上学,还有他们家里人看到宿舍内的设施时那惊讶的眼神。
当天下午,老大家里人就在学校附近给他租了一个一室一厅的公寓,虽然只有30多平,但是租金却高达1800元一个月,几乎是我一学年的生活费。
老五是个十分健谈的人,和谁都是自来熟,到宿舍后就十分自然地介绍自己的父母,然后挨个和大家打招呼。从他的谈吐和满身的名牌就能看得出,他也是一个生活在相对富裕的家庭中。
不像我们这些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那样扭扭捏捏,不知道以怎样的方式去和别人沟通。当然最缺少的,还有老五身上透出的那种自信。
老六是家里的独子,和父母一起来的。当时还不了解为什么他们的行李箱上都贴着各种各样的标签,直到上班后坐飞机出差,我才知道原来那是坐飞机时航空公司的各种检查标志。
老六比我整整小了两岁,他父亲是国企领导,母亲是一名大学教师,应该算是知识分子家庭出身。
虽然家庭条件不错,但是显得比较低调,他们一家是坐火车过来的,在火车上睡了两天,到宿舍后能够感觉明显有些疲惫。
但是老六和父母都很有涵养,没有高高在上的那种架子,这种深入骨子里的教养在以后四年的大学生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等到晚上十点,也不见老四的身影,我们都不知道这位素未谋面的同学去哪了。直到第二天在班级教室,我们才见到这位一直没去寝室的室友。
原来他是济南本地人,家离学校只有两个街区的距离,报到当天,他按照流程报到后就直接回家了,连宿舍都没进。
老四是我们这个宿舍里最有人生规划的一个,从入学第一天开始,他就做好出国留学的准备。对他来讲,我们都是他人生中的匆匆过客,宿舍只是他学习累了后的休息场所,如果我们不主动和他说话,他绝不会主动和我们聊天。
他的任务只有一个,保证各科成绩名列前茅,早点通过托福雅思考试,拿到国外大学研究生通知书,其它的都可有可无。
我是第一个到宿舍的,不是因为我家到学校近,而是我没有选择的余地。
从小到大,我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县城,在县城读书期间,除了学校和车站,哪里也没去过。而一辈子农民的父母也没出过远门,再加上父亲也生性木纳,对出远门也充满排斥。
所以,他就找到常年在外开大车的三叔,让三叔哪天去山东拉货,顺路就把我送到济南去。
所以,我提前三天就跟着三叔的卡车来到学校,因为还要送货,三叔当天就匆匆忙忙地开车走了。而我被学校安排在临时住所住了三个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