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传位给雍正,为何不担心手握重兵的十四阿哥造反?
正是因为有如此多的未解之谜,才使得雍正的即位变得扑朔迷离,就此成为至今尚未破解的清宫谜案。
不过我更认为雍正应该是正常即位而不是篡位。
一来,前文中也说了,康熙在临终前安排雍正代表自己祭天,此前都是康熙亲自前往或者安排早先的太子胤礽前往,可见康熙已经将雍正视为了自己的接班人。
二来,康熙去世的时候,除了远在西北的十四阿哥胤禵以及前往天坛的雍正,其余的皇子都在康熙身边,当然还有一个“外人”就是康熙的小舅子、当时的九门提督隆科多,雍正的即位后他的兄弟们并没有激烈的反抗,只是采取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也说明最终的过程是相对温和的,并不过激也不过分。
当然,也不应该忽视隆科多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甚至可以说,隆科多的支持才是雍正顺利登基的最大保证,其作用超过了康熙的遗言或者是遗诏。
而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康熙的安排和考量,那就是康熙六十年(1721年),十四阿哥胤禵曾回到了北京,却在短暂停留后被康熙重新派到了西北。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蒙古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叛乱,康熙封胤禵为大将军王,带领朝廷十多万兵马前往西北,平定了叛乱。康熙六十年(1721年),胤禵回到北京复命,就在当时所有人包括十四阿哥胤禵本人都以为立下如此大功后,胤禵必然会被康熙留在北京,坐等康熙去世,由他继承皇位,但是康熙最终的安排却是,胤禵在北京短暂停留三个月后,被重新派驻到了西北,直至康熙去世后,才由雍正将其召回,康熙始终未再召其回京。
从这个方面来看,康熙心中的继位人选,却是应该是雍正,并非十四阿哥胤禵,甚至可以说在京城中的三阿哥胤祉的可能性都要高于十四阿哥。
尽管十四阿哥手握重兵,但是完全没有造反夺位的可能。
首先,此时的雍正名分已定,十四阿哥的影响力明显不足。
十四阿哥胤禵只是一个带兵打仗的将领,并不是割据一方的军阀,在他的军队中,从军官到士兵,都是吃着皇粮,服从皇命的。所以,即便是十四阿哥自己想要造反,军中上下并不会完全的支持他,甚至在其军队管理系统的内部就会遭到巨大的抵制和反对,想要造反,争取军中支持,难度极大。
其次,十四阿哥胤禵还要面对一个非常重要的对手,那就是年羹尧。
横在十四阿哥前往京城道路上的最大对手,便是当时的川陕总督年羹尧。年羹尧不仅掌管着西北大军的军需粮草的供给,成为十四阿哥最大的掣肘,同时年羹尧是总督、巡抚职责一肩挑,行政权、军权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再加上他是雍正的藩邸故人,十四阿哥想要通过年羹尧以及他辖管的陕甘地区,是难上加难的。
再次,就是从西北到北京山高路远,京畿地区还有重兵把守。
从西宁到北京长达数千里的路程,大军一路摸爬滚打,至少也要行进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到达北京的时候早已是人困马乏,战斗力也是大打折扣。与此同时,即便不算沿途的征战与抵抗,单是京畿地区的防卫力量,就是十四阿哥的西北军队难以招架的,除了分布在京畿附近的八旗军队的精锐主力,还有丰台大营等京城卫戍力量,城内还有隆科多同龄的两万多人的军队,这些都是精锐中的精锐,装备精良,战斗力极强,必然也是十四阿哥无法逾越的。
最后,还不应忘记的是,十四阿哥自己去了西北,但是他的家人还都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