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初我以为是他们当地的一个节日,大家正在街上进行这个场活动。后来,我向一个路边商店的老板问了问此事,才知道,我遇上了非洲人去世的丧事。
这可算是倒霉啊,时隔几年,我又遇上了这种事,让人难以想象。
这次看到的现场和我在马达加斯加看到的现场差距太大了。加纳人的做法,也算是我又一次全新的认识。
当时,我看到的场景,据商店老板告知,逝者已经被放进了鱼的模型。
老板告诉我,一般会把逝者放进鱼的模型里,就表示这家的家族都是靠打鱼为生,希望寄予逝者,能祝他们在往后打鱼的日子里,风调雨顺,鱼获满满。

心愿是好的,就是他们的做法我有点不敢相信。
老板告诉我,一般逝者去世后,普通百姓会立马去定制一套模型,然后将逝者放进去后,进行两天两夜的活动,这个活动的举办主要看有没有钱,有钱可以非常铺张浪费,大吃大喝也是可以的,左邻右舍的邻居们都会来帮忙,而亲人们也会到达现场,大家一起唱歌,跳舞。
在现场,没人会哭的,都是非常的高兴。当然,他们高兴可不是期待逝者去世得好,而是认为,每一个人都会离去,只是离去的方式不一样。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离去,都应该得到尊重,大家应该以快乐的方式送别对方。
尤其是妻子,应该在丈夫离去时,非常高兴地在他的模型前跳舞,吃美食。
当然,在临时定做模型的时间里,逝者应该被放在家里包裹好,和亲人住在一起,亲人吃什么,逝者也要被供上相对应的食物,以表示逝者没有被偏见。
一旦模型做好,逝者会被放进相应的模型,经过亲人和朋友扛着跳舞后,会被抬往海边做最后的送别。

赶海的亲人们会算好退潮的时间,趁着最大退潮时间,将逝者连同模型一起放入水中,让模型带着逝者,顺着浪潮飘向远方。
他们的寄托很大,下葬的方式很特别,我算是第一次遇见。
第一次遇见逝者使用的灵柩模型很特别、第一次遇见逝者的家人是非常高兴的跳舞、第一次遇见逝者是被送入大海的。
当然,也有别的模型,模型的选择和身份有关系,也和亲人的认可度有关系。只要寄予是吉祥的,他们就会选择合适的下葬方式,送别逝者的离开。
有些模型是鱼型,有些模型是跑车型,有些模型是飞机型,有些......

老板的一番介绍,也算是让我大开眼界,要不是见识了人家的入葬方式,我可能还以为他们又在搞什么航模展呢?
虽然很有趣,没有完全了解他们的操作流程,但是仅仅从他们对逝者的入葬方式,我觉得有一点也算是对环境的保护。
他们将逝者放入鱼的模型里,就如把逝者放入小船里一样,放入海里,随大海飘走,让大自然自然消化。这不仅不占用土地,而且也保护了环境。
我认为条件允许的中国人,是不是也可以学学这种入葬方式。这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海葬方式,既保护了环境,又拒绝了大操大办。
虽然非洲人是因为穷才这么做,但是我们中国人可以学学这种理念,还是有其好处所在。只要思念的心在,逝者到哪里都值得祭奠。
不过,话又说回来,每个国家的情况不相同,尤其是马达加斯加的那种做法,确实在当今社会上,已经非常的落后,不值得被人发扬。

写在最后
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国家传统文化的丧礼方式,首先应该被外人尊重,其次,他们的做法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好的方面,我认为值得学习,不好的方面,我觉得应该被摒弃。
我航海十几年,去过非洲十几个国家,所去过的国家里,整体上都给我感觉很穷,他们对待人去世的处理方式,确实特殊,不过也是他们的无奈之举。
本着尊重文化的前提,还是对每一个逝者表达安息的态度吧。
在非洲大陆的加纳国,至今还保留着古老而又神秘的丧葬文化,一度霸屏许久的“黑人抬棺舞”就出自加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