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的养子
自古以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多尔衮的父亲努尔哈赤有16个儿子,皇太极有11个儿子,到多尔衮这里就有点可怜,39岁的多尔衮意外身死,连个儿子也没留下。顺治帝和清朝宗室召开家庭会议,一致决定不能让多尔衮绝了后无法面对列祖列宗。于是就把豫亲王多铎的五小子多尔博过继给多尔衮,世袭睿亲王爵位,俸禄等多方面高其他王三倍。
要谈他这个养子的结局,不得不提一下多尔衮。
多尔衮的一生骁勇善战充满传奇,亦有些苍凉凄苦。
多尔衮的母亲比他的父亲小31岁,在年满12岁时嫁给了他的父亲。已经有7个妻子的努尔哈赤很喜欢阿巴亥,应该是因为她的美丽可爱。“子凭母贵”多尔衮也比较受宠。
但是好景不长,本来努尔哈赤想让次子代善继承皇位。他没料到代善与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闹出绯闻,还被人传的不堪入耳。但这也不奇怪。根据后金的婚姻习俗,
《虏廷事实》中载:“虏人(金人,也就是满族人)风俗,娶妇于家,而其夫身死,不令妇归宗,则兄弟侄皆得以聘之,有妻其继母者”。
努尔哈赤准备在自己死后考虑让二子代善和阿巴亥结为百年好合。代善也知道父亲有这个打算,而阿巴亥也想在老头子死后有个靠山,于是在代善面前打扮的很妖艳,还暗送秋波。二人的表现未免太过急了,老头子还没死呢就这样作,这有点说不过去。
于是别有用心的人就跑到努尔哈赤面前添油加醋告密。努尔哈赤一怒让代善滚下准太子位。把阿巴亥和她的三个儿子撵到小木屋受苦,一年多才复出。代善的两个儿子对多尔衮那个恨就别提了,他们怨恨多尔衮的亲妈连累自己的爹当不上皇帝。因此他们就拥护权利弱小的皇太极,幻想以后能把皇太极当傀儡玩。
1626年,68岁的努尔哈赤打罢袁崇焕又征蒙古因伤发作而死。
皇太极可不是代善那两个儿子眼中的等闲之辈。他抓住时机,闯入阿巴亥的后宫,以“帝遗言”,强迫阿巴亥殉葬。皇太极一箭双雕,既可以牵制代善,又可以控制阿巴亥的三个儿子。
就这样,15岁的多尔衮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母亲为父亲殉葬,他和自己亲兄弟三人却无能无力,这件事深深烙印在他的心里。
在母亲死后一年,16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立下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从此以后越战越猛,他的一生几乎在战场上度过,征战漠南蒙古与李氏朝鲜,率军入关、接着灭李自成、杀张献忠、破南明的弘光、隆武……,他还从林丹汗余部手中得到元朝传国玉玺,将玉玺呈献给皇太极,皇太极登上皇位。
战功赫赫,位高权重,引起众人不满,树敌颇多
为大清,多尔衮追击朝鲜国王家属又投入松锦大战,多次立下战功。皇太极死后,多尔衮辅佐皇太极的九儿子、孝庄的独子、6岁的福临继帝位。顺治元年(1644年)指挥清兵入关,清朝入主中原,顺治帝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从封号上可看出多尔衮的位高权重,权势也在不断飙升。朝廷中的大事小事大臣们都要先向多尔衮上报,就连给皇帝上书的书名要把“多尔衮”三字写在前面。
1646年,为了调兵方便,多尔衮让人将皇帝玺印搬到自己屋里。他还要求自己所用仪仗的种类(足有20种)与皇帝等同,只是在数目上少那么一点点。每当他出行阵势浩大,不仔细看还以为皇帝驾到。
顺治四年,要是有哪个官员粗心或者眼花在奏书中将“皇叔父摄政王”写作“九王爷”,或者漏个字,头上那顶官帽就别想再戴了。另外多尔衮再也不跪拜皇帝。
自从多尔衮当了皇父摄政王后,那就更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