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遗下人”指的是什么人?

要知道,男女结婚在一起,都愿意相伴一生,白头偕老。如果半路丧偶,说明有一方命硬,把对方克死了,这是很不吉利的。
所以,人们认为“遗下人”的女人有克夫命,和谁结婚都会不长久。哪个男人愿意娶这种女人呢?因此,在农村,过去“遗下人”这样的女人不容易找到男人,即使是穷光蛋的光棍汉也是宁娶二度花,也不愿娶遗下人的真正原因。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了二度花和告遗下人所处的地位不同,遭受的待遇更不同。特别是遗下人,丧失丈夫已经够痛苦了,但在社会上还要受到歧视,更会让她们受到的打击会更大。所以,我们在了解这种因封建迷信导致的丧夫女人的不幸遭遇时,就一定要批判和否定这种观念。
图片来自网络
老祖宗留下的警示语,是长期实践与经验的总结,有一定的道理,但不一定适用于现在。类似的还有“宁娶寡妇,不娶生妻”、“宁娶从良女,不娶过墙妻”“宁娶富家奴,不娶穷家女”,等等。
那什么是“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呢?这里“遗下人”显然是一个生僻词,现代人基本不用。那古代的“二度花”与“遗下人”究竟指的是什么人呢?一起来看看。

宁娶二度花
“二度花”,从字面上很好理解,就是指再次盛开的花朵,泛指美好的事物再次如鲜花一般绽放,所谓“梅开二度,满园芬芳”即如此。在古代梅开二度还是一种吉兆。
在当下,“梅开二度”也不是什么特别的梗,意思是同一件事做第二次,比喻女子守寡后再婚,也就是梅开二度、再缔良缘。古代还常把第二次婚嫁女子称为二度梅。
因此,古代擅以花喻人,从花延伸开来,后来“二度花”就喻指了寡妇,寡妇再婚等于梅开二度,如此看来这个弯转得自然而不至于那么猝不及防了。
还有,既能指“花”,说明还是年轻的女子,虽然失去了丈夫,但并没有生育过孩子。
“宁娶二度花”,就是说宁愿娶死去了丈夫的女子,也即娶丧偶的单身女子,这与“宁穷死,不娶生妻”有异曲同工之意。
为什么“宁娶二度花”呢?因为单身的寡妇死了丈夫,与前夫家并没有什么过多的牵扯,在各种关系处理及人情世故上都相对单纯得多。
因此,寡妇与离过婚的女子相比,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在两者相较时,自然会选择娶寡妇了。
当然,在古代,也有迷信说法说寡妇克夫等,但与因犯错而被婆家休掉的女子权衡利弊之下,娶寡妇还更为放心得多。

不娶遗下人
“遗下人”,在古代是指被丈夫休掉的女子,如在现代则指离过婚的或大龄的女青年,而把这样的女子称为“遗下人”确有一种贬抑的意味
因此,“不娶遗下人”,一般来说,在古代就是指不娶被婆家休过的女子,在现代指不娶离异的女子或大龄女青年。当然,这种说法也是欠妥的。
为什么“不娶遗下人”?因为在古代只有犯过错的女子才会被婆家休掉,而这样的女子大多会因为是品德问题,或自己有疾病等问题而造成的。
在现代,女子离异主要因为与前夫感情不和,或性格差异太大,当然也有个人作风方面等的问题导致两人感情破裂而离婚。
总之,“遗下人”在古代会被人们歧视。

为何“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
在古代,寡妇之所以守寡独自一人生活,并不是因为自己作风问题、道德败坏等而造成的后果,而是因为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
而且年轻的寡妇在丈夫死后,独自一人,没有孩子的拖累,与前夫家也没有什么牵扯,关系很单纯,也没有作风问题等,长得又漂亮,这样的单身女子是很容易被人看上的。
比如在农村,一些过了适婚年龄、条件不算好的年龄稍长的男子,是很喜欢这种成熟女性的。
而被丈夫休掉或改嫁的女子就不同了,这样的女子即便与前夫离了婚,也会有这样那样的关系牵扯,如果有孩子,关系就更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