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遗下人”指的是什么人?
一旦与这样的女子结了婚,容易起纠纷,有可能下半辈子都与她前夫家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生活一地鸡毛,如果再遇上财产分割之类的,还容易闹上法庭打官司。
还有,古代被丈夫休掉的女子,最是让人看不起,甚至很受歧视,认为她们作风不好、不孝顺父母,或自身有让人难以接受的毛病等,还经常会对她们指指点点。
古代女子地位低下,如果在婆家犯了错,即便有法律保护,但违反了“七出”条件,还是会被丈夫扫地出门,也就是“休妻”,在一些影视剧里我们也看到过古代休妻。

什么是七出?“七出”在唐代以后就出现了,内容源于汉代的《大戴礼记》,“七出”包括:不顺父母、无子、YIN荡、妒忌、有恶疾、多言、窃盗。
七出把“不孝顺父母、不能生孩子、为人YIN荡”放在了前三,可见孝道、生育、作风问题对古人有多重要,而这三条女子又很容易犯。
在古代,百善孝为先,父母是天,不孝顺就是天大的事。即便在现代如果NUE待公婆、情节恶劣,这样的女子离婚后,想必也没几个人敢娶吧。
还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古代女子不能生育被休很难再嫁,娶了也会遭人非议。
现代人们观念虽然发生了转变,无子可领养,但也忌讳。我亲戚前妻就不能生育,虽然两人很恩爱,但还是忍痛离了婚娶了另一女子,后来现妻才生了一女儿。
比如,陆游与唐琬,原是一对伉俪情深的恩爱夫妻,但婚后1年多,唐琬的肚子都没有动静,陆母本就不满她耽误儿子前程,这下更以不能生子为由令儿子休了她。
陆游在孝道与爱情的天秤下,选择了前者,如此唐琬被休掉。有意思的是,唐琬嫁给赵士程为继室后却生了一生一女,生活很幸福,而在古代如赵士程这样眼光的名士又有几人?
还有犯“YIN荡、盗窃”的女子,这在古今都不能接受,除了涉及到人品、作风等问题外,一个家庭如果娶这样的女子,不仅自家遭罪,还会被人戳断脊梁骨的。
“有恶疾”,古今大多也会敬而远之的,谁家愿意娶一个病秧子在家里伺候呢?除非有真爱,不介意对方的身体状况,不过那种情况也非常少。
所以,“遗下人”不管在古代或现代,都会让人敬而远之。
有意思的是,寡妇在古代本是不受待见的群体,但与被休掉的女子相比又有了优势,因而受到了世俗的少许偏爱,而后者牵扯问题多令人望而生畏从而裹足不前。

“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的意识偏见
俗语“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是古时人们的一种择偶观,有一定的道理,但同样存在着显而易见的意识局限,也是古人对女子的一种偏见。
“二度花”和“遗下人”是两种不同情况之下的女子,但如果在古代按类别来分,宁娶A而不娶B,就是对女子的一种极大的歧视。
因为“二度花”不一定是十全十美、令人趋之若鹜的;“遗下人”也不一定就是十恶不赦、令人望而生畏的。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否则就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
《红楼梦》里,薛宝钗的结局就是一个典型的“二度花”,她历经种种终于成功嫁给了贾宝玉,而宝玉痛失至爱、万念俱灰而出家当了和尚,薛宝钗就此守“活寡”,成为了“二度花”。

而薛宝钗这样的二度花,却也是饱受争议。读者更庆幸的是,她费尽心思夺了黛玉的至爱而自己最终也没得到幸福,成了嫁而不得再嫁结局更为悲惨的“终身误”,可悲可叹啊。
而对于“遗下人”的案例呢?
陆游的前妻唐琬,就是著名的“遗下人”,唐琬与陆游婚后1年未生子,但她不是永远生不了孩子,只是时间的问题,她嫁给赵士程生得一子一女就是最好的证明。
唐琬曾是“遗下人”,你能说她道德品质不行吗?她只是古代苛刻“七出”下的牺牲品而已,是封建理念强加于女子身上的桎梏,她的被休实是那个社会最大的“误会”。
因此,钰姐认为,“遗下人”一词是对女性的一种极大的不尊重,这种说法只存在于古代,因为现在男女平等,懂得尊重女性,妇女也顶半边天了,谁都不是“遗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