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悉前方大捷的毛主席亲自来到前线,兴奋之余赋诗一首: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这是毛主席用诗词赞颂的第二位也是最后一位我军将领。
1947年,胡宗南率20多万大军进攻延安,还是彭德怀主动请缨,表示愿意率领仅有的2万多部队迎战气势汹汹的敌军。
毛主席听了彭德怀的话,感动地对他说出了“肝胆昭日月、忠心垂千古”的评价。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彭德怀肩负起了解放大西北的重任。
和全国其他战场相比,彭德怀指挥的西北战场是全国各大战场敌我悬殊相差最大的一个战区。即便是到了1949年,其他战场上敌我实力完全逆转的时候,西北我军的综合实力依然弱于敌军。
即便如此,彭德怀以其非凡的指挥才能和宏大气魄,和其他三个野战军在同样的时间段内完成了党中央赋予自己的使命任务——解放西北5省。
彭大将军雄风,气贯长虹!
当朝鲜战争的战火向鸭绿江边蔓延、毛主席忧心如焚之际,还是彭德怀主动请战,带兵入朝。
以劣势装备在境外与全世界头号强敌作战,这是需要何等的勇气?出任志愿军司令员,对于任何一位久经沙场的我军将帅而言,都是一个全新的严峻考验。
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带领人民军队代表中华民族国门亮剑!
只用了3个多月时间,就把数十万武装到牙齿的敌军从鸭绿江边驱赶至北纬37度线以南。猖狂不可一世的麦克阿瑟丢官去职、晚节不保,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更是在仓皇逃窜中翻车丧命。
对我军是一场严峻考验的朝鲜战争,硬生生变成了对敌军的严峻考验。
“朝鲜战争对西方世界是一场意想不到的严峻考验,它使拥有强大技术优势的盟国几乎抵挡不住。”
英国战史专家赫尔姆斯如是说。
第三、朱可夫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纳粹德军550万人马、4000多辆坦克、5000多架飞机掀起的钢铁风暴,气势汹汹地向苏联席卷而来。
由于苏军疏于防范,国门被凶残敌人一脚踹开。从北面的波罗的海至南面的黑海,数千公里的战线上,苏军一溃千里。短短5个月的时间里,苏联的欧洲部分几乎丧失殆尽,苏军综合实力最强的西方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先后遭遇了灭顶之灾,飞机、坦克、大炮这些重装兵器更是损失惨重。首都莫斯科和“十月革命的摇篮”列宁格勒,彻底暴露在德军兵锋之下,命悬一线。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斯大林启用了在战争初期被他一纸命令撤掉总参谋长职务的朱可夫大将。

朱朱可夫元帅
临危受命的朱可夫不负众望,先是赶到列宁格勒,以顽强而又灵活的作战方式将一路横冲直撞的德军北方集团军群挡在了列宁格勒城下,直到战争结束,这股敌军也没能前进一步。
稳定了列宁格勒的战局,朱可夫又奉命赶回首都莫斯科,阻挡德军发起的“台风行动”。从而迎来了他一生中责任最重大、任务最艰巨、考验最严酷的时刻。
因为朱可夫所要面对的是德军最强的一个战略军团——中央集团军群,总兵力多达180万,拥有1700多辆坦克、1.4万门火炮、1390架作战飞机。而朱可夫手里能用的部队虽然也不少,但绝大多数是从前线被打散后重新收拢以及临时征召的新兵,实力悬殊。
更可怕的是,由于前线苏军一败再败,导致后方人心不稳。外交使团已经全部撤出,市民传闻德军坦克即将开进莫斯科的消息惶惶不安。
就连斯大林也产生了一丝动摇,他亲自打电话给朱可夫,直言不讳的提出了一个他自己不愿意面对的问题:“你确信我们能够守住莫斯科吗?我怀着内心的痛苦问你这个问题,希望你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诚实地回答。”
“我确信,我们能够守住莫斯科!”
电话那边传来了朱可夫撼天动地、字字千钧的答复。
朱可夫的话不是安慰,更不是吹牛,而是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信心。1941年12月初,距离莫斯科仅有十多公里、甚至可以看见克里姆林宫顶上红五星的德军,开始从莫斯科城下撤退了。朱可夫则趁热打铁,指挥苏军部队发起追击,一口气将德军驱逐到300多公里之外的地区,歼敌50万人,彻底解除了首都面临的危机。
有不少人把德军兵败莫斯科的原因归结为俄罗斯严寒的到来。但是这些人忘了,天气不会把侵略者和反侵略者区别对待,能够冻着德军也能冻着苏军。德军固然缺乏相应的准备,但是别忘了在战争期间损失巨大的苏联,此时一方面在莫斯科迎战,一方面进行史无前例的疏散,实际上也不可能有太多的资源向莫斯科前线的部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