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百科知识

青岛城阳区发布关于发热就医等热点问题汇总

常驻编辑 百科知识 2022-12-15

  关于发热就医等问题的问答rNT拜客生活常识网

  1.问:出现发热等症状,如何就医?区内有哪些就诊地方?rNT拜客生活常识网

  答:对于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居民,无论是否进行核酸或抗原检测,以及检测结果如何,如居民有就诊需求,均可自行前往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就诊。rNT拜客生活常识网

  2.问:前往发热门诊就医,需要注意什么?rNT拜客生活常识网

  答:到发热门诊就诊时应戴好口罩,主动告知医务人员近期“是否去过新冠肺炎疫情的地区”,“是否与发热、咳嗽等症状的患者有近距离接触史”,便于医务人员准确确定病情,采取及时适宜的治疗。在专科医疗机构就诊时,请理解和遵守医院发热患者诊疗流程和规范,接受医院工作人员的引导。rNT拜客生活常识网

  3.问:患者进入发热门诊,需要查验核酸检测结果吗?rNT拜客生活常识网

  答:自2022年12月14日零时起,对进入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人员,不再查验核酸检测结果。rNT拜客生活常识网

  4.问:感冒、流感、新冠肺炎如何区别?rNT拜客生活常识网

  答:①普通感冒一般表现为鼻塞、流涕、咽痛等不适,不会出现呼吸困难,全身症状不明显。②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鼻塞、流涕等全身不适,严重者也会引起肺炎。③新冠肺炎以发热、乏力、干咳症状为主,少数症状不典型,重度可出现呼吸困难。从症状上有时很难将三者分清,需结合流行病学和检测结果综合考虑。rNT拜客生活常识网

  5.问:患者在发热门诊必须做核酸检查吗?rNT拜客生活常识网

  答:进入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的就诊人员,伴有发热、呼吸道等症状患者需要进行抗原检测,检测阳性的,如无需住院治疗且符合居家治疗条件,可在开具处方后嘱其回家治疗,不再进行核酸检测;需住院治疗的要进行核酸检测,并根据分级分类收治原则予以住院诊疗。rNT拜客生活常识网

  6.问: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在什么情况下时,需要急诊就医?rNT拜客生活常识网

  答:出现以下情况,选择自驾等方式或者拨打120急救电话,前往医疗机构救治。rNT拜客生活常识网

  ①呼吸困难或气促。rNT拜客生活常识网

  ②经药物治疗后体温仍持续高于38.5℃,超过3天。rNT拜客生活常识网

  ③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且不能控制。rNT拜客生活常识网

  ④儿童出现嗜睡、持续拒食、喂养困难、持续腹泻或呕吐等情况。rNT拜客生活常识网

  ⑤孕妇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憋气等症状,或出现腹痛、阴道出血或流液、胎动异常等情况。rNT拜客生活常识网

  7.问:如果孕产妇出现了发热、干咳等症状,该怎么办?rNT拜客生活常识网

  答:rNT拜客生活常识网

  ①可以做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明确是否感染新冠病毒。抗原检测相对比较便捷,也是居家期间较为合适的选择。rNT拜客生活常识网

  ②对症治疗。发热可以进行物理降温,多饮水。可以选择孕产妇可以用的中药来对症治疗。如果选用退烧的西药,超过38.5℃可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注意退烧药物选用一种即可,不要同时服用多种退烧药,以免造成肝肾损害。通常发热和咽痛等症状会在3-4天后缓解,体温逐渐恢复正常。rNT拜客生活常识网

  ③健康监测。加强自我健康监测,注意做好体温、心率、血压三项监测,可以做好记录在就诊时提供给医护人员。孕晚期还需要关注胎动情况,每天监测1小时,每小时有3次以上胎动。rNT拜客生活常识网

  ④均衡饮食。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rNT拜客生活常识网

  ⑤不要焦虑。足够的休息和睡眠对于早康复非常重要。rNT拜客生活常识网

  ⑥及时就医。若经药物治疗后体温仍持续高于38.5℃超过3天;或者感到头痛、头晕、心慌、喘憋等严重不适;或者出现腹痛、阴道出血、阴道流液、胎动异常等症状,要及时联系就医。rNT拜客生活常识网

  8.问:儿童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后有什么症状?需要注意什么?rNT拜客生活常识网

  答:儿童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后,以发热咳嗽为主要表现,热度不一,可以有鼻塞、流涕等症状,或者肌肉酸痛、乏力、恶心、呕吐或腹泻等症状,低龄儿童可能因高热引起热性惊厥。病程大概3-5天。rNT拜客生活常识网

  出现下面这些情况应立即送医院救治:rNT拜客生活常识网

  ①3个月以下的小婴儿一旦出现发烧症状;rNT拜客生活常识网

  ②孩子持续发烧超过3天,或者一直处于持续高热,精神状态很差,总想睡觉总打蔫儿;rNT拜客生活常识网

  ③孩子频繁咳嗽,已经影响了日常生活,影响了正常睡眠;rNT拜客生活常识网

  ④孩子呼吸增快、呼吸困难;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信息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