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死后陆小曼穷困潦倒,娘家为何不相助?
新中国。陆小曼重生了!
这个昔日的大家闺秀,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归宿。在银钱物质上早就不甚上心了。她毅然戒烟。重出江湖。她成了文史馆员,职业画家,入美协, 入农工民主党。她还当过三八红旗手呢!这是一个好多人都不知道的陆小曼。
她开心地说:“我也是劳动妇女了。”
晚年,她的生活伴侣翁瑞午去世之后。陆小曼因为身体憔悴,生病在床,孤独斯人,寂寥无声,这倒是真的。因为她自己家的亲人大多都没了,和徐家的关系,也渐行渐远了。
解放之后,陆小曼把自己收藏的很多字画古玩,包括一处房产都捐给国家了。
其实60年代的时候,好多人都生活朴素,供给不足。旧上海的名人,生活水平一般的也不止她一个。就连很多赫赫扬扬的家族也都没落了。毕竟作为旧时代的守墓人,新时代把他们的生活彻底改变了。
这其中包括陆小曼,但是也不仅仅只有陆小曼。
小曼最后的结果还是很好的。
她的书画作品还参加了国家级的展览,得了二等奖。她用蝇头小楷撰写的【毛主席诗词】还获得了好评,可惜没有写完,她的肺病就发作了……
陆小曼住院治疗的时候,组织上给予了照顾,还特批了进口药。但是毕竟也是65多岁的老人了,而且也由于常年吸食鸦片, 她的身体状况很差。
1965 年,春。在狂风暴雨的前夕,陆小曼悄悄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宛如一片秋叶独自飘零。
我觉得这个结果还是很好的。何必拖到60年代末呢。要知道那又是另一个时代了。急风骤雨,雷霆万钧,真的不适合这位柔弱的女子。
我姑姥姥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回忆起她年轻时,在天津见过的陆小曼。老太太说: 她很可爱,一身素淡,平日里喜欢用珍珠装点。说话有点南方口音,很是圆润入耳。那会儿隔三差五就上报纸。
她就是这样的人。
一个可爱单纯,俏丽刚烈的女子。她就是这样的,度过了自己传奇,引人争议一生。她有那一如夏花绚丽的青春,也有如绿叶寂静的中年,更有一个灿烂收获的晚年。
她是一个被许多男人爱慕的女子,也是一个被许多优秀的男人,所尊重的女人。不仅仅是因为美貌,而且因为才华横溢和气节高远。
她的第三位伙伴翁瑞午,在生命的最后时期,还托好友照顾小曼,多去看看小曼。客死异乡的王赓,一辈子珍藏着她的手稿。而丈夫徐志摩更是将她的画作带走了……
陆小曼有她的魂,灵动真诚。有她的心,高洁不凡。当然,她还有炙热的感情,和对艺术执著的追求。
就像我们老太太说的:“男人见了爱慕,女人见了欣喜。这样的女子呀,不寻常!”
1965年4月3日,上海华东医院,陆小曼离别了人世。眼眉中曾万千风情的她,走时,衣服上露出一截破棉絮,连套合体的新衣都找不出来。
好友赵清阁不忍,买了套新绸衫帮她换上,陆小曼这才得以保全了最后一丝体面。
然而,她的葬礼,依旧冷冷清清。除了一个朋友前来吊唁,就连挽联也都只有一幅。
骨灰无人认领,只被编上了序号寄存在殡仪馆。
数年后,随着殡仪馆的几度搬迁,陆小曼的骨灰再也不见踪迹,她也一直没能得以入土为安。
直到1988年,侄儿侄女才在苏州东山华侨公墓替她买下一块墓地,而这个“归宿”,也只是陆小曼的衣冠冢,存放着她生前用过的一些物品。
这个曾惊艳了民国的绝代佳人,出身名门,何以在晚年凄凉至此呢?
说起陆小曼的家世,那可是民国年间少有人能比拟的。
父亲陆定是晚清最后的举人,当过贝勒们的老师,后来更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成为同盟会最早一批成员。
中华商业储蓄银行,陆定是创办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