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以后会有可能癌变吗?这个不能保证会或不会。
食管癌通常是指食管鳞状细胞癌(极少数为腺癌),根本病因不清楚。所有食管癌都是由正常上皮细胞演变而来的。首先由鳞状上皮基底层幼稚细胞局灶癌变,逐步扩展到上皮全层,形成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原位癌),再向下浸润黏膜下层进而更深,依次进展到早期癌和中晚期癌。这是一个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隐性到显性的漫长过程。从上述演变过程看,食管癌的发生进展绝不会是几天、几月的事,演变过程以年计,五年、十年皆有可能。
我们判断有无食管癌,依据的首先是胃镜下肉眼观察。近年来胃镜技术发展很快,化学染色、窄带光、放大内镜、黏液清除剂和无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增强了对黏膜病变的捕获和辨识能力。但无论技术多么先进,总得有黏膜异常表现才能被医生肉眼所发现,然后精准活检从细胞层面去观察研究细胞异型性(癌变依据)。
就目前技术来说,规范的胃镜检查加上辅助手段,早期癌、甚至癌前病变都能被发现。但不规范的检查或医生经验不足漏诊早癌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的。漏诊原因大致有:做普通胃镜病人剧烈恶心反应,迫使检查草草收场漏掉病变;未正确使用去泡剂,泡沫黏液妨碍观察漏掉病变;某些基层医院设备老旧,不具备染色放大功能,仅仅靠白光观察,未能发现病变;发现病变但活检位置偏离导致病理阴性结果;胃镜医生经验不足,见而不识或识而误判。鉴于上述情况,初次报告正常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没问题,应对办法就是择期复查,两次检查结果总比一次可靠吧。
食管癌发病率与年龄正相关,高风险人群40岁为初次筛查年龄,如初次检查正常建议5-10年复查,如初次异常或有食管癌家族史增加复查监测频次。有症状随时复查。
总结:一个正常的食管三个月以后有无可能癌变?我的回答是:有可能癌变也有可能不癌变(未涉及概率大小)!呵呵,这话不等于没说嘛,不是没说而是没法说,是只能这么说啊,今后的事要用今后的检查来证实或排除。既然您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说明对食管癌的问题没有完全放下心来,那你就择期再检查一次好了。
恶性肿瘤或者说癌的发生都是有一定规律的,毕竟不是游戏修改器,可以逆天操作。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基因,比如饮食,比如生活环境,比如污染等等,还有接触某些特定的化学物质,也可能会导致癌变,但是所有的这些因素,都需要时间来积累变化,因为人体内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只有变化超过这个调节的范围,才可能导致癌变,除了某些特殊的情况,一般都是长年累月的结果。
所以问题的答案是,不太可能,但不能完全排除不会癌变。
临床上曾经见到过一个半年之内发生胃癌的年轻女大学生,前后两次胃镜仅相差半年,而胃癌的发生是在很明显的位置,而且生长巨大。近些年来,肿瘤的发生,越来越年轻化,所以不能用老眼光来看待。见到过19岁的晚期肠癌,也有25岁的胃癌和23岁的肝癌。
你的问题让我陷入了深深的回忆。
给你讲一个我身边的故事。我有个中学同学,是一名人民教师。她因为胃部不适,曾经多次行胃镜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而且都是在省、市级三甲医院多次检查。中间间隔也有不超过三个月的。但是,最后确诊为胃癌晚期。最后她痛苦的离开了,才30多岁。
这是怎么回事儿的。其实,不难理解。
不知道大家做过或者看过胃镜检查操作没有。胃镜从口腔、食道、胃部、十二指肠的区域内,通过胃镜下直接目测的方式看看这些区域的粘膜有无异常,出血、糜烂、溃疡、肿瘤等等。有时候可以直接取组织做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