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贵妃比明宪宗大17岁却为何极度受宠?她最终的结局如何?
一眨眼十五年过去了,到了正统十四年,万贞儿已经长成了一位十九岁的妙龄少女。
这时的贞儿,姿色虽不出众,但身材却十分丰腴,皮肤白皙,眼睛不大总是秋波频频,诱惑媚人,加上她的性格爽朗,口齿利落,很受人喜爱,宫里宫外都管她叫“小答应”。
这些年,她跟随孙太后,识了点字,能粗通文墨,并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学会了察言观色及处理错综复杂关系的本领。
尽管如此,她并没有如父亲所愿得到皇上的宠爱,只是成为了孙太后身边一个能干的宫女,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被派去照顾年幼的朱见深,从此开启了她不平凡的一生。
长在深宫中的皇子一般没有多少快乐可言,但是朱见深小朋友的童年不仅没有快乐,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生活孤苦,而且还一天到晚担惊受怕,生怕有一天小命不保。
每天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来,在暗无天日的童年生活中,只有身边的小宫女万贞儿给予他安慰和保护,在这后宫之中,万贞儿就是他生命中唯一的光和热。
朱见深的父亲英宗被放回后便幽居南宫,亲生母亲周氏为了避嫌,每次总是匆匆见上一面就走了,废太子举目无亲,身边有的只是监视他的眼线,稍有差池,将步入万丈深渊。
万贞儿每天陪伴着他,疼爱和关心他,朱见深也把万贞儿当成唯一的亲人,贞儿成了他的母亲、他的朋友、更是他唯一的依靠,在这段黑暗且令人窒息的日子里,只有贞儿坚定不移地陪伴着他,给与他人生全部的温暖和光明。
1457年正月,景帝病重。大臣石亨、徐有贞等人撞开南宫大门,迎明英宗复位。明英宗复位后,立即废景帝为郕王。
当年改元天顺,并且把朱见深改名为朱见濡,再次立为皇太子。
并且将早已夭折的怀献太子朱见济都被追废为世子,直至明朝灭亡都没有再承认过这个太子。
恢复了太子之位的朱见深再次回到了宫中,他的身边依然有着贞儿。
幼年卷于皇位之争,精神压力极大,因而落下个口吃的毛病,只有贞儿陪伴在身边时,他才稍稍感到安心,才不会彷徨不安。
这一年,他10岁,他的贞儿27岁。

03、吴皇后被废,万贞儿冲冠六宫
宪宗和吴皇后大婚后,依然每天去万贞儿的宫中,两人如漆似胶,形影不离。吴皇后可受不了这个窝囊气,她又不好意思去找宪宗闹,便把这一切归结到了万贞儿身上。
而万妃仗着有皇帝的宠爱,压根儿没有把吴皇后放在眼里,常常公开对她无礼,一次,万氏惹怒了吴皇后,盛怒之下,吴皇后对万贞儿动用了杖刑,打得万贞儿都站立不起。此事很快就被传开了,并传到了宪宗朱见深的耳朵里。
这下可不得了,宪宗大怒,要找吴皇后评理,万贞儿拦住宪宗不让去闹。宪宗是又恨皇后又怜万贞儿,伸手慢慢解开了万贞儿的衣服,见她似雪一般白嫩的肌肤上面,一道道杖痕透着血色,不由怒从心头起,发誓道: “此等泼辣货,我若不把她废去,誓不为人!”
第二天一早,宪宗便去见两宫太后,说吴皇后举动轻佻,不守礼法,不堪居六宫之首,无法母仪天下,一定要将她废去。
钱太后不便说什么,周太后劝阻道: “吴皇后才册立一个月,如今仅仅因为她对一个后宫妃子使用了杖刑,就要废掉她,这样怕是难以服众呀,如此草率,岂不惹人笑话?”
皇后是一国之母,并不是皇帝的家事,也是国事,不仅立后要费尽周折,若要废掉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宪宗命人逮捕了当时负责选后具体事务的太监牛玉,将他押入大牢,严刑拷打,逼问当初立后的事情。
牛玉是个聪明人,知道这次是无法随便糊弄过去了,于是只好招供,原来先王英宗在世时,本来是确定王氏为太子妃,不料他还未来得及诏示就突然驾崩。
后来,吴氏的父亲吴俊贿赂牛玉,给了他不少好处,所以牛玉在对两宫太后启奏情况时,将先帝英宗选定的王氏改为吴氏。
两宫太后和内阁大臣们听后,尽管觉得真假难辨,但是毕竟是明英宗的遗愿,而且这时候皇帝可是卯着劲要废了吴氏,所以众人只好顺水推舟,废去吴氏。
于是,一道废后诏书下达,命吴氏退居别宫,同时把司礼监牛玉罚往孝陵种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