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贵妃比明宪宗大17岁却为何极度受宠?她最终的结局如何?
1464年7月12日,吴氏被册立为皇后,帝皇两人大婚。吴氏也是风闻了这位皇上的一些特殊癖好,喜欢比自己大17岁的万姑姑。可当她亲眼看到万贞儿时,不禁哑然失笑了。
万贞儿虽说显得比实际年龄小,肤色白净,长相却过于普通,而且那个身板可以用结实来形容,更要命的是声音洪亮,一点也没有女儿家的温婉可人,所以吴氏压根就没有把这个情敌放在眼里。
她想:我年轻美貌,身材婀娜多姿,还比不过那个女汉子似的半老徐娘吗?
不得不说,吴皇后终究还是低估了万贞儿在皇帝心中的地位,高估了自己的魅力。
很快她就品尝到了失败的苦果。
吴皇后与宪宗举行完大婚不久就受到了皇帝的冷落,宪宗觉得吴氏只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一个难以接近的冷美人远远没有万贞儿有情趣。
他并不贪恋吴皇后的青春美色,却常常留宿在嫔妃万氏宫中,吴皇后不仅百思不得其解,又气又羞。她不明白的是,比皇帝年龄大十七岁的万妃究竟用了什么手段,把皇帝的心牢牢抓在手心中。
不要说年轻轻轻的吴皇后看不透,就连两宫太后都无法参透其中的奥妙,宪宗的母亲周太后,一个在后宫中腥风血雨中的过来人,也觉得不可思议。
周太后曾经不止一次地问过儿子: “她年纪比你大那么多,她到底是哪点美啊,你这么宠着她?”
宪宗回答说: “有她在身旁,我心里就踏实,我不在乎她的年纪,也不在乎她的样貌。”

01、朱见深不幸的童年:土木堡之变
1449年,居住于青藏高原的瓦刺军突然南下,直逼大同,直接威胁到京都的安全,当时朱见深的皇帝爸爸朱祁镇才二十来岁,正好血气方刚。
此时他的祖母和一干老臣都已经离世,他想一展拳脚,来证明自己的英明神武,他宠信的宦官王振也在一旁不断鼓动和怂恿,朱祁镇则不顾群臣的反对决定御驾亲征。
这时朝廷的军队主力都在外地,朱祁镇只好临时从京师附近拼凑了二十万人,号称五十万大军,朱祁镇带着这支临时拼凑的人马踌躇满志地出发了。
临行之前,令异母兄弟郕王朱祁钰监国。
结果明军大败,皇帝朱祁镇被俘,王振在混战中被杀死,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埜等大臣战死。
这就是明朝史上的一个滑铁卢事件:土木堡之变。
消息传入京都,瞬间朝堂之上犹如炸开了锅,为了粉碎瓦刺人的幻想,于谦等大臣与孙太后商议,决定拥立皇帝的弟弟郕王朱祁钰为皇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
朱祁钰登基后改年号景泰。
孙太后同时下诏,立英宗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并派自己最信任的贴身侍女万氏去照料。
那一年朱见深尚且两岁,万贞儿已经十九岁。
几个月后,瓦刺人见扣押着一个太上皇毫无用处,于是便将他放了。
回京的太上皇朱祁镇很快被请入了南宫,从此深锁宫中。整整七年中,南宫大门不但上锁灌铅,还加派锦衣卫严密看管,连食物都只能通过小洞递入。
就这样,太上皇在惊恐不安之中,度过七年的软禁生涯。
朱祁镇和钱皇后每日生活在忧恐不安中,而年幼的朱见深更是惶惶不可终日。
1452年,朱祁钰下诏废去朱见深太子之位,封为沂王,同时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
面对着这一突变,五岁的朱见深茫然中带着一丝不安和惶恐,朱见深犹如丧家之犬搬出太子府,身边的侍从和宫女都纷纷另寻出路。
这时候,他的身边只有万贞儿一个人,年幼的朱见深茫然无知地望着这个大姐姐,
“贞儿,你也会走吗?”
“不会的,我会—直在你身边陪伴着你。”
看到贞儿温柔而坚定的目光,小小的朱见深感受到了一种温暖和安全感。
这一年,他5岁,他的贞儿22岁。

02、精心陪伴呵护太子朱见深的灰色童年
万氏,乳名贞儿,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宦家庭里,她的父亲受到罪亲的牵连而被谪居霸州。当时,正赶上宫廷里选招侍女,万氏的家里一贫如洗,为了日后能有所依靠,年仅四岁的万贞儿被父亲送进了皇宫,在皇后身边做了一名小宫女。
年幼的万贞儿入因为懂事乖巧、聪明伶俐,深得明宣宗皇后孙氏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