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来说,内蒙古能够与山西人之间完全用方言交流的,其实就是中西部以河套平原为中心的地区的居民,并非所有的内蒙人都能这样。
几百年来,我国有3次传统的移民大潮,山西地区的走西口,山东地区的闯关东,福建地区的下南洋,这些人口迁徙同时带去的是语言文化。
山西河套地区的走西口,大量人口迁徙到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在那里形成了当地的语言,虽然多年传承有所改变,但绝大多数语言都是与母语相同的。
山东地区的闯关东,主要迁徙地区是东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在那里也一样很多方言与山东地区的地方方言相同。
福建地区的下南洋,主要目的地就是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特别是马来西亚,华人占比非常高,所以在那里也是粤语的分支地,特别是后来分离出去的新加坡,虽然官方语言不是汉语,但民间是以汉语为主的语言区。这也就是新加坡进口电影不用翻译直接就能看的原因。
这些人口迁徙,都是当年人们为了更好地生存,人口向着好的生存环境的流动,正如我们改革开放后的城市民工潮,大量农民流向城市,其目的是一样的,近几年又出现了人口向西流动,未来几十年,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将是一个人口大增加的趋势,同样在那里也会形成很多的方言文化。不同的是现在我国的标准普通话教育普及到人人都会讲普通话,伴随着人类代际的交替,方言文化在逐渐衰弱,取而代之的是标准的统一的普通话汉语。这个没有代际差,也没有地域差,有利于社会发展,也有利于人际交流,历史永远会这样循环演变下去,这需要站在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去看,而不是短短的几年几十年而已。
山西人主要还是能和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和乌盟地区能用方言立交流,这些地区村庄有百分之七十三百年是由山西人是建立的。内蒙古土地很广离山西近点的还能交流:听懂对方方言。
去大西北旅游回来,感觉西北民族大融合,各民族像石榴籽儿一样,团结互助和睦共处。
导游是青海西宁当地人,在环西北五省区的旅游中,能用流利的各种语言,和各地人民交流,熟悉各族人民的语言,民族宗教生活习惯。
从陕西甘肃内蒙,沿丝绸之路向西到新疆,然后折返朝南到青海西藏,环青海湖和青藏高原旅游,对各地的语言文化,人文古迹自然风情,都了解和熟悉,这让我啧啧称奇,他是一个合格的导游。
他却谦虚的说道,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有一二十个少数民族,因为需要经常沟通交流,时间长了语言就自然能够听懂,和使用各民族语言。
这里有汉蒙满藏族回族维吾尔族,还有哈萨克乌兹别克土家族撒拉族白族彝族等等,各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美丽的大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