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伟强上传书籍262本,借阅次数527次。许多借款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读者“郑潇”是一个从外地来佛山打工的年轻人,中共党员,在某单位做保安队长。工作之余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读书,最近报了一个成人本科。他向卢伟强借的第一本书是《中共党史》,当时他特意开了半个小时的电动车来“面对面借书”。
读者“娜娜”是一个勤奋的白领,晚上兼职做电商。她对投资理财也很感兴趣,借了很多这样的书。通过与卢伟强的不断沟通,她发现自己在家庭理财方面存在很多误区。卢伟强给她推荐了书单,并回答了问题。现在,娜娜有了科学的观念和清晰的家庭理财规划。
读者“岳跃”是一位年轻的母亲,她为她的孩子借了一本全新的“这里是中国”专辑。然而,当她通过快递收到这本书时,发现这本书因运输而损坏,她为卢伟强感到非常难过。“我说别介意,书的价值在于内容而不是外观,一起分享是一种享受。后来我收到她还回来的书时,发现书的破损部分已经被她仔细修补过了。”
截至2022年4月中旬,1353个邻里图书馆开放,超过54万册公共图书下沉到家庭末端,自发策划了1844场阅读活动,共服务读者6.3万人次。“电子书”平台拥有用户25000余人,68000人次,公民上传图书24000余册,平台产生的借阅订单6600余笔。
当图书馆走进千家万户,当人们通过阅读联系在一起,公众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治理的最广泛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
中国青年报记者蒋晓彬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