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健身IP人物快速迭代
“云健身”出现“人对人”。你和刘畊宏跳过《本草纲目》吗?
今年的“五一”假期,朋友圈里的“风景”与往年大不相同:有人去户外,享受露营带来的快感;还有一大批人继续住在家里,跟着刘畊宏在直播间里跳《本草纲目》。从4月初开始,现场健身和踢毽子舞似乎成了人们绕不开的话题。许多“刘畊宏男孩”和“刘畊宏女孩”准时冲向云端。
近年来,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影响下,健身作为消费市场的一部分,一直在不断变化,家庭场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随着健身圈、健身镜等黑科技产品的推出,线上课程陆续在健身平台上布局,周六夜、帕梅拉、刘畊宏等一批健身IP人物快速迭代,全民“云健身”趋势大热。
但随着“刘畊宏男生女生跳楼”话题冲上热搜,不少业内人士提醒,一定要注意训练强度,量力而行,不要盲目跟风练习。“人传人”出现在《云健身》中。选对最重要
“你跳‘本草纲目’了吗?”90后成都女孩琳琳发现,最近朋友们的问候方式都变了。她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网记者,“好像一夜之间,刘畊宏成了大家的健身教练。有时,当她看到她的朋友摇摇晃晃,她知道她昨天跳舞。”
在林林看来,“人对人”的跟风现象已经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新的社交方式”。作为一个健身爱好者,林林只要有时间就会跟着刘畊宏的直播去健身。
“在刘畊宏火灾发生之前,许多网络名人健身博主已经涌现在各种平台上,提供各种课程。选择自己能跟随和喜欢的课程,定期训练。不要为难自己。毕竟健身是可以释放你压力的东西。”林林说。
其实早在刘畊宏之前,有“人形AI”之称的国外健身博主Pamela就在中国掀起了一股练习风。分享培训课程也让很多线下健身教练和健身爱好者转战网络,成为拥有众多粉丝的健身博主。有意思的是,今年“五一”假期,在一些平台推出的“全民健身计划”中,奥运冠军如武大靖、任、苏等。也开始参与其中,带着大家一起健身。
“云健身”席卷社交平台,显然是一片红海。
越来越多的明星、运动员、健身博主做免费讲座,似乎给了大家一个“动”的理由。用Keep课程跳绳,去线下格斗馆练拳。在北京工作的杨小艺高兴地展示她的健身成绩单:她在5个月内瘦了30磅。她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网记者,3月初离开原公司后,“云健身”让她有了很多快乐。
虽然她没有跟随刘畊宏的“踢毽子运动”,但杨小艺也会在社交平台上寻找适合她的健身博主。她在筛选和实践课程时,会特别关注博主发布的案例和评论。“一般会验证课程是否科学,也会看博主背后的利益链。如果博主只想带货,运动不适合自己,就会被排除在外。”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健身从业者警告说:“不容忽视的乱象是,一些博主为了追求流量,迎合市场,把一些动作效果吹捧得过于‘神话’。回归初心,健身博主要推荐自己擅长的运动领域,给爱你的人专业的指导,让大家爱上运动,不受伤,享受运动的快乐。”
拥有百万粉丝的体育健身UP老板“刘不是很搞笑”建议,运动前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量力而行;健身期间也要适当学习一些健身科学知识,这样可以更好的分辨和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博主和运动方式。“运动健身要慢慢来,不急不躁”。
“云健身”也要有“干货”,也能为线下健身培养用户
因为在手术后的康复期接触健身,锻炼成了刘的日常习惯。在成为全职健身达人之前,她做了7年的健身教练。刘坦言,她很喜欢线下和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感觉。
“直到2021年初,因为声带受伤,我在家里休养期间,尝试在各种平台分享自己平时的舞蹈和训练视频。没想到收获了很多关注。”两个多月后,刘选择了的“主攻”路线。
没有线下健身面对面的氛围,如何吸引年轻人喜欢线上课程的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刘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网记者,她非常反对“速成”和身体焦虑,希望在网络课程中传递更多的情感价值。
“比如让大家觉得运动健身其实可以很快乐。运动还可以融入大家喜欢的舞蹈和音乐,也可以让你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加积极,充满活力”。让她高兴的是,“刘畊宏的健身工作室其实是在为每个人提供情感价值,值得更多人关注。健身不仅仅是为了美,更是为了快乐和减压,尤其是在居家模式下,可能需要更多的情感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