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洋民不知所措,于是她打电话给媒人蓝松,希望她能和解。
“咦,他越来越挑剔了。”方慧向蓝松抱怨道。吴没有立即反驳。停顿了一下,他转向蓝松说:“她的钱从不公开,她只要求我给。”总而言之,蓝松劝方慧:“你不要管他,只要有个伴陪你就行了。你身体不好的时候,花光了医院里所有人该花的钱。你还不满足吗?”听到蓝松的反问,方慧默然不语。
此前,吴和方慧在一起半年后,方慧因为突发疾病住进了医院。生病期间,方辉得到了吴无微不至的照顾。吴阳明没跟方慧提医药费的事,就一个人去结账了。
在蓝松的劝说下,两人又和好了。方慧透露了自己给吴的退休金和各种补贴,而吴给方慧的生活费也涨到了每月1000元。“他们两个和那些贪婪的老男人老女人相处的时候不一样。我觉得两个人可以相处很久。”蓝松有福了。
婚介机构“接君红娘”用来登记用户信息的纸质登记簿。徐小童图 相亲会有人离开有人来国内一家专注于老年产业的产业服务平台,对老年人的婚恋做了很多研究。结果显示,由于老年人保守的婚恋思想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他们的婚恋需求长期以来是一种羞于表达、被社会边缘化的情感需求。现在类似“相亲”这样的话题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还是比较敏感的,他们还是倾向于主要通过自己日常的朋友圈或者信得过的人来介绍。市场上缺乏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的中介服务平台机构。老人信息闭塞,寻找伴侣的渠道也缺乏。
2021年10月,成都人民公园规划提升相亲角景观,暂时关闭。熟人“阵地”的短暂消失,让老人交流的机会变少了,只剩下每周三、周五下午的交谈机会,公园里一块不算太大的平地上挤满了年轻人。反复的疫情让老年人相亲变得困难。
“老人年纪大了,找起来很麻烦。”蓝松说,老年人的相亲次数不比年轻人多,大约每两个月一两次。规模没有年轻人大。疫情发生前,大约有80人。这两年疫情控制的很紧,老人的积极性也下降了。偶尔有一次中老年人相亲,人数也只有四五十人左右。
至于节目,没有年轻人多。没有花里胡哨的才艺展示,没有玫瑰花选择心仪对象,大部分只是大家围坐在一起喝茶摆龙门阵。然而,蓝松偶尔会带她的姐妹们一起跳舞来活跃气氛。"我喜欢跳舞,我们经常一起练习跳舞."慢慢的,一些老年人会跟着音乐找伙伴,随意走两步。
因为困难,蓝松不想收取更多的费用。他不是想背上收钱,而是没有帮他们介绍好对象的负担。“他们自己看活动,自愿的,看自己的眼睛。”蓝松没有固定的收费标准。无论什么年龄的客户,10个、20个、100个红包都是不定期定量领取的。更多取决于客户的意愿。相亲不仅是为了提高成功率,也是为了赚点茶水费。“还是挺好玩的。钱多钱少都无所谓。”除去1000多元的退休工资,蓝松通过“红娘”每月大概能赚3000元左右。
相亲签到的时候需要写下自己的详细资料,大家坐在一起会互相询问。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喜欢聊天。他们直接说出自己的年龄和要求,找一个看着对方的人,到旁边安静的地方“私聊”。“每个人都在这个年龄。有蝎子就直说。说不出来,一起笑完就没事了。”
这几年来,中老年相亲会虽然也有一些成功的情侣,但毕竟还是少数。大部分情况是不符合要求,相处一段时间后觉得不合适,找不到喜欢的。很多老年人对此失去信心,热情逐年降低。
但是老人走了,新人就来了。每次举办中老年人相亲会,还是有很多人打扮得漂漂亮亮,穿着整齐前来参加。
“这份工作不能(不会)失业。总有人在找(某人)。”魏松说。
(备注:应采访对象要求,出现的人物和机构均为化名)
作者:澎湃新闻记者 庄岸 通讯员 罗安平 实习生 许晓彤 陈怡湉 員雅娟 贺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