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蓝松介绍,成都市人民公园相亲角有近30名红娘,其中有五六名男红娘。在相亲角这个人多的地方,很多媒人搬着小板凳,坐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或者和周围的人聊天,发小纸条或者传单,上面印着自己的微信。有了微信,要求人们发送信息,姓名、性别、学历、电话等信息都以统一格式列出。然后付费加入会员群,一般是每人20元。
在公司工作的鲁美不喜欢相亲对象。在她眼里,地摊红娘没有营业执照,有严格的规章制度。
蓝松很少出现在拥挤的地方。不,我不来。从早上9点到约会角,下午5点半,是蓝松每天的上班时间..但她不挤在人多的地方,更多时候是在安静的地方观察,用手机收发信息。在一整面挂在绳子上的征友墙旁边,有一个铁架子,上面有“丁香老师相亲会”的信息和蓝松的微信二维码。
能相亲的媒人不多。蓝松算一个。挑一个空空闲的周末,确定一个年龄段,在自创的交友群里发布报名信息。团友自愿交纳70元/人的茶水费后即可来参会。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相亲是蓝松介绍他们最重要的方式。
蓝松说,不管两人是怎么认识的,能不能聊,在一起是否合适,老人始终保持沉默的是:结婚。
谈到婚姻,蓝松冲口而出,“婚姻?结婚吧,你脑子进水了!”后来他又说:“现在老年人不结婚。我干这行这么久,从来没遇到过有执照的人。”
她说,一方面,老人的财富积累更多,一旦两个老人合法结婚,财产分配会涉及更多问题。另一方面,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陪伴对方比办理复杂的结婚手续更重要。蓝松说:“在这个年龄,老年人是否获得证书并不重要。能生活在一起,其他都不重要。”

方慧是蓝松在广场舞时认识的一位刚满60岁的舞蹈家。他们性格相似,热情,爱参加活动。方辉,兰,业余时间喜欢在上发小视频。关注了对方的Tik Tok后,他们时不时的互相夸赞、送花,一来二去就熟悉了。
说到方慧,蓝松不住地叹气:“告诉我,她很漂亮,舞也跳得很好。她为什么找不到老婆?”方慧自从八年前结束婚姻后,就再也没有和前夫有过新的恋情。得知此事后,蓝松犯了职业病,一直想着给方慧找个好对象。
缘分很快就来了。这一天,蓝松像往常一样,准时在相亲角“上班”。广告牌刚放好,一个穿着运动服的直男找到蓝松说:“你好,我想找老婆。”蓝松推测,也许他刚刚跑完步,有跑步习惯的人看起来和其他人不一样。登记完叔叔的信息后,蓝松立刻把他拉进了自己的中老年交友群。
吴的叔叔,今年62岁,是政府机关的退休干部,有车、有房、有稳定的养老金。吴的条件无疑是在相亲角大受欢迎。他参加过几次蓝松的相亲活动,每次姨妈都把他从人群中拉出来说话,但他总觉得和她们谈不拢。经过长期的考察,发现的性格很好,为人正直,和他的妹妹方慧很般配。
蓝松从不主动与老人交往,只是把他们拉进小组,不时发起聚会。剩下的都是老人们自己开发的。然而,这一次,她主动介绍他们认识。
方慧经常发抖。他们在一起后,吴取代了,成为方慧评论的常客,尽管他们来来去去都是那些话:表扬,晚上好和一些“鼓掌”的表情。在方慧录制的视频中,时不时拿着手机在沙发上下棋的吴,戴着眼镜,一脸严肃,与镜头前十分开心的方慧形成鲜明对比。业余时间,从未接触过舞蹈的吴总是和方慧一起跳舞。遇到不好的部分,他干脆退出,站在一边录视频。
蓝松说,即使是这样合拍的两位老人,对于领证的话题也三缄其口,聊天中也从来没有人主动提起过这个话题。虽然他们实际上并没有得到许可,他们已经共同生活在吴的房子了很长一段时间。有时候,吴家不方便,就搬到方慧家。
单身老人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使不共同共有财产,男方每个月还是要补贴一些生活费给女方,一般是1000-3000不等。方辉和吴也是如此。在一起后,吴每月给方慧2000元生活费,方慧打理家务,时不时给吴买两件衣服。说,但不知何故,时间长了,每个月给吴的生活费越来越少。最后他每个月只给方慧500块钱。两人大吵一架,差点失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