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学习两个多月了。随着在家的时间越来越长,很多同学都在向体育老师反映:老师,我真的很想体育课高一点,动一动,可是我稍微动一下,楼下的邻居就敲门了。就算有安静的体育活动,但是家里没有合适的运动器材,现在也没办法在网上买。老师,我们该怎么办?
于是,这学期刚加入项目组的体育老师石思考了一下:在有限空和有限的资源下,体育课如何让学生high起来;石老师行动起来: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尝试制作体育器材,从而达到更好的体育活动效果呢?于是,“我的设备我做主”的项目组诞生了。
体育课动作,有点好玩
第一招:大讨论
第一阶段,石老师讨论了两个问题:“适宜的居家体育活动”和“居家锻炼注意事项”。课后,同学们通过回顾以往体育课的内容,利用网络和书籍查阅相关资料,形成了一份体育小报。
招式二:巧夺天工第二阶段。通过前面的讨论,学生们已经对自己想要制作的运动器材有了初步的想法。在交流的过程中,很多同学一致选择做杠铃和哑铃。杠铃、哑铃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器械,它可以锻炼到肩部、背部和手臂,甚至可以对全身肌肉做肌肉耐力训练,塑造更完美的身材。学生们通过参考相关图片和资料,确定了杠铃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画出了如何制作的草图。
除了杠铃,还有很多小巧精致的运动器材。让我们赶快来看看它们吧!
首先,我们的头号运动器材是哑铃,分别来自54班的应林斌、57班的陈俊喜、56班的刘一麟、52班的陈一鸣和44班的张文硕。“哑铃,力与美的化身,在反复的弯曲中体验生命的曲线”。
2号——保龄球,出自3班4班苏雨婷。“瞄准和投球之间,是自己和自己的对抗。”
3号作品——扔水壶儿童版,出自24班王家宇。《礼记》曰:“掷壶而射之,慎也。吞、拍、娱、谈艺术游刃有余。”
4号作品——儿童版高尔夫,出自24班曹子豪。“是瞄准和锤击的动作,每一击都是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