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5月20日电。标题:疫情冷风“吹倒”了老字号?如何保留中国人味蕾的记忆?
世界上哪里有中国人,哪里就有中国餐馆。
“祖籍国在我们的味蕾里。”这是对中国饮食文化最好的评价。几道香喷喷的家常菜,留住了客人,养活了几代中国人。然而,受疫情影响,美食的烟火渐行渐远,不少海外中餐馆仍处于“寒冬”,举步维艰。
老中餐馆带着遗憾离开了
“疫情反反复复,我们天天赔钱真的不可持续。”
2022年初,美国三藩市唐人街最后一家大型中餐厅康年海鲜酒家宣布停业。这家能容纳数千人的百年老店,从未幸免于疫情的冲击。
老板李彪说,虽然他很不情愿,但每月的房租、保险和其他硬性支出让康年不堪重负,不得不毕业。
“在诸多困难的叠加下,中国食品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美国中餐协会副会长王铁牛表示,2019年美国约有5.4万家中餐馆,疫情两年后,仅剩不到4万家。“目前市面上的中餐厅基本都是在赔钱和不赔钱的边缘挣扎。我不知道他们哪天关门。”
他介绍,由于疫情带来的资金压力,位于二湾的港式烧腊店三和海鲜烧腊于5月1日正式停业。全通广场还有一家老粤菜馆,也决定7月初关门。“这家招牌餐厅已有近25年的历史,承载了几代中国人对粤菜的记忆。可惜了。”
成本?继承?中餐从业者“一塌糊涂”[S2/]
为什么很多中餐馆看似生意兴隆,最后却关门大吉?
传统餐饮行业一直有“三高一低”的说法:房租高、人工成本高、菜价高、利润率低。以王铁牛自己的川菜馆为例。以前经营一家餐厅,除去所需成本,利润在20%左右,现在食材成本涨到45%,员工工资40%,加上房租,利润只有不到一半,根本无法持续。
美国南加拿大奥兰治县天香楼的老板朱先生也表示,由于厨师和食材的短缺,以及租金和成本的高昂,在美国经营的中餐馆今后可能会出现断层。
受他父亲的影响,他直接学会了烹饪。" 80%的正宗中国餐馆取决于厨师的技术."朱老师说,中华老字号的菜肴都很讲究,比如江浙菜,比如葱烤生鱼片、红烧鱼下巴、红烧蹄花、东坡肉,对食材和烹饪技艺要求都很高。他们需要通过“交心”的体验来交接,在与时间的“磨合”中逐渐驾驭中餐的精髓。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学徒越来越难找了。”朱先生指出,早期父亲经常带徒弟去美国帮忙。但是考虑到成本,税收,生活费,愿意来美国的学徒越来越少。“而美国的厨房帮手,虽然有厨师培训,刀工、烘焙都可以,但烹饪技术就是不行。因为中餐的烹饪时间和温度不同,不像西餐可以量化。”
如何开启「自助模式」?[/s2/]
王铁牛说,虽然很多中餐馆都发展了网上外卖业务,但由于外卖平台的垄断,外卖定价低至6折,利润微薄,作用不大。
面对巨大的生存压力,只有改变商业模式,才有生存的机会。
生活在纽约的中国年轻人Lucas Sin正在尝试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希望通过借鉴美国当地的饮食文化和推广融合菜肴来挽救美国的中餐馆。
他和同伴买下了一家面临倒闭的家族式中餐厅,将其改造成美式中式外卖餐厅,并选择继续与年长的老板合作。"老一辈的餐馆从业人员对顾客的需求和烹饪了如指掌。"卢卡斯说,他的目标是“回馈上一代餐厅老板”,确保这些老板在退休的同时还能保留他们的成就,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符合时代潮流的新食品,比如奶酪炒面。
餐饮业是移民赖以生存的职业之一。美国的中餐馆数量甚至超过麦当劳和肯德基的总和。小乔希望中餐厅能熬过严冬,重拾烟火!
(来源:中国侨网微信微信官方账号;ID:qiaowangzhongguo;参考资料:解放日报、中新。com、中国侨网、美国中文网、美国世界日报、洛杉矶中文网等。作者:金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