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拿你不知道的冰淇淋,因为你很可能买不起。
为什么超市里的冰淇淋越来越贵?
“两个都是32元,没想到这么贵!”
前几天,北京的张先生和朋友路过小区附近的一家小超市时,买了两根雪糕。他们拿的时候没仔细看价格,结账的时候傻眼了。
张先生说,他当时很想把雪糕放回冰柜,但因为不想在朋友面前丢脸,最后只好硬着头皮结账。有网友精辟地总结道,这些天价雪糕“潜伏在便利店的冰柜里,随时准备给那些随意拿走结账的人迎头一击。”
为什么便利店的冰淇淋越来越贵?你的冰淇淋自由还在吗?
[事件]
购买冰淇淋的最新规则
不要拿你不知道的东西。
“如果当时只有我一个人,我肯定会把雪糕放回去。太贵了。我以为最贵的也就十几块钱,但是我扫码付款的时候已经打了‘1’,听到价格后默默改成了‘3’。而且我也没想到这么贵的冰淇淋有多好吃。可能我吃的时候只在乎钱吧!”在张先生的记忆中,从来没有过这么贵的冰淇淋。
“我小时候吃的是小布丁和老冰棍,五毛钱一根。后来超市的冰淇淋种类越来越多,销售也越来越贵。很多都要四五块钱。这次16元的雪糕让我措手不及。”张先生说。
记者注意到,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反映冰淇淋越卖越贵,不敢拿没见过的冰淇淋。“建议商家把冰淇淋的价格标在包装上”“冰淇淋的自由没有了。”有网友调侃“贵的冰淇淋还好,没吃之前心就凉了。”
有网友分享了与张先生类似的经历,称“冰淇淋没有标准价格,赚的是脸皮薄的人的钱”。
#当代冰淇淋价格有多离谱#的话题一度在微博中引起网友热议,甚至有人分享了买冰淇淋的原则:不了解就不要拿。
“小时候觉得乔乐兹最贵。现在乔乐兹只是我最后的体面。在便利店,10块钱就能吃到任何冰淇淋,价格高一点的都能赶上哈根达斯。”90后的于女士说,夏天会批发雪糕回家,但大多是传统的低价雪糕。更贵的网络名人冰淇淋偶尔会被购买和品尝,但频率很低。“真的太贵了。”
然而,传统冰淇淋的价格也在上涨。不少网友表示“五毛钱的绿舌涨到3块了”“乔乐兹涨到5块了”。
它应该可以减少火势。
吃完之后,大火肆虐了三天
近日,记者走访北京多家便利店发现,5元以上的雪糕已经成为主打产品,部分盒装雪糕价格高达几十元。其中,梦龙、和路雪、中雪等品牌的雪糕价格多在10元以上,部分在20元以上。老冰棍、大布丁、小布丁等低价雪糕条几乎很难找到。
记者在一家便利店看到,这里最便宜的雪糕产品是85克的玛迪尔原味冰棍和65克的伊利滑稽非常熊猫麦香可可奶味雪糕,单支售价5元;最贵的是78克的东北大板黑乔浓乳速成雪糕,每个19.9元。
超市里的雪糕大多是成箱出售的,单根的价格相对便宜一些,但很多都超过了5元。以某味萌二人组为例。六件31.2元,算一件5.2元。
在电商平台上,一些网络名人雪糕更是30元一根,有的甚至更高。
“现在的冰淇淋确实比以前贵了。店里也卖不到两块钱的冰淇淋,比以前少了。我们会通过卖昂贵的冰淇淋赚得更多。”北京一家社区超市的工作人员告诉中新经纬。至于能赚多少,该工作人员表示不方便透露。
以业内冰淇淋从业者罗杰(化名)为例,一款18元起的冰淇淋。超市或便利店的进价一般在12元左右,也就是说每卖一个雪糕能赚6元左右。罗杰说冰淇淋越便宜利润越低空。“例如,如果你卖50美分的冰淇淋,商店的收入永远不会超过50美分”。
至于为什么高价冰淇淋更愿意进入便利店,上述从业者表示,是因为便利店多位于写字楼和高档住宅区附近,这些地方的消费者一般消费能力较高,更愿意为高档冰淇淋买单。“一些小店在保证销量的情况下,更愿意卖贵的冰淇淋。”
网友总结得好:本来是降火的,但是吃了三天就好了。
越贵,利润越高。
网络名人冰淇淋能吃多久?
冰淇淋越来越贵的背后,原材料成本的上涨是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从2008年到2020年,冰淇淋生产的牛奶、淡奶油等原材料成本上涨了80%左右。
蒙牛、伊利等其他冰淇淋品牌的负责人都向媒体指出,近年来,冰淇淋的生产技术一直在进步,生产的原料价格也提高了不少。冰淇淋卖得比以前贵是正常的。
另一方面,品牌争相布局高端产品,0蔗糖、纯牛奶、“不加一滴水”、“原料国外进口”等优质健康理念也推高了冰淇淋的定价。比如东北大班日报黑桥联合推出的黑桥浓乳冰淇淋,宣称添加了98%酒精萃取黑桥、比利时发酵黄油、美国加州开心果等。,并将产品定为19.9元,从而一举进入高端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