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罗杰透露,每支几十元的网上名人雪糕的原料使用和成本,其实和普通雪糕差不多。前述冰淇淋品牌代理厂商负责人也提到,生产一个高品质的牛奶冰淇淋,包括冷链在内的成本价只有7-8元左右。这意味着这些雪糕要么真的毛利率很高,要么有其他成本。
“冰淇淋的口感、风格、形状等方面的一些创新成本和R&D成本,包括高端冰淇淋推广的营销成本和渠道成本,都会体现在产品的定价上。”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告诉记者。
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也提到,一般来说,冰淇淋和雪糕的生产成本不是很高。有些冰淇淋之所以这么贵,更多的是因为它被赋予了社交属性、情感需求等附加价值。“新一代消费群体对价格不敏感,更在意情感和品牌调性。所以这群人推动了冰淇淋属性的转变,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增长空。”朱对说: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冰淇淋/冰激凌市场保持增长,2020年达到1470亿元,2021年超过1600亿元。
朱指出,目前,中国的冰淇淋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精准细分、多层次消费的节点。在新生代人口红利叠加和消费升级的驱动下,中国冰淇淋市场分裂为超高端、高端、中端、低端、低端六个不同的消费层次。“不同的消费水平,不同的消费能力,决定了消费者的需求。从一两元的低价产品到几十元的高端产品,都会有市场需求。”
然而,对于那些价格过高的网络名人冰淇淋,朱认为,从长远来看,这种冰淇淋能流行多久还是个问号。“消费者的偏好和需求在不断变化。没有品质和体验的保障,仅靠噱头很难支撑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
冰淇淋涨价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2007年到2013年,主要原因是制作冰淇淋的原料牛奶、糖和巧克力的价格上涨。这期间流行的五毛布丁换成了1-1.5元的布丁,绿心情涨到了1.5元,巧乐滋涨到了2-2.5元。冰淇淋正式告别“一元不到的时代”。冰淇淋厂商并没有直接提高产品价格,而是推出了价格更贵的新的高端产品,以取代原有的一些低利润产品。
第二阶段-
从2016年开始,在此期间,冰淇淋步入了3-8元的大关口,很多冷饮品牌开始推出“高端路线”。市面上有很多零售价超过10元的单支雪糕。
同时,品牌传达出冰淇淋不再是冰镇饮料的替代品,而是一种能带来快乐和幸福感的享受型食物的消费理念。也使得冰淇淋在中国市场逐渐从季节性消费品转变为四季休闲食品。
第三阶段-
网络名人雪糕“C”出道,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国内雪糕品牌中了。
2018年天猫双11促销中,上线仅5个月的品牌中逆势打折,当天推出66元限量版“厄瓜多尔粉钻”,仅15小时就售罄2万件。还有“双蛋黄冰淇淋”和“臭豆腐冰淇淋”...也凭借各种奇葩口味,借助网络营销成为“网络名人”。虽然众说纷纭,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价格不便宜!
中新社、央视财经、国家商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