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两个月里,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上海街头近7000家咖啡馆不得不告别顾客。现在,在这些重新开业的独立店铺里,咖啡的香气还和以前一样吗,店铺的人气还一样吗?
本期上海,跟随我们的镜头,去见一见久违的“网上名人店”,喝一杯我十分怀念的冰咖啡,听听顾客和店主的心声,聊聊春末寒后的真实道路。
“我好想这个味道”
早上八点半,长宁区愚园路上的世腾咖啡准备开工。
要说现在喝一杯咖啡和平时最大的不同,“扫码”一定是大家的共识。朱女士对“新流程”并不熟悉,被店员“请”了过来:“他们跟我说,餐厅还没开门,要扫位码,然后通过一个小程序下单。”
不过提到终于喝到一杯现磨咖啡的滋味,她激动地说自己已经“怀念了两个月”。这样的爱,我们在门口遇到了很多。
在附近上班的李女士也提出了更多的期待:“餐饮对于白领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就像平日里坐在咖啡馆里,看着电脑或者和朋友聊天。这就是乐趣所在。”
当然,恢复线下业务并不容易,要想走得更远还有待观察。对于这一点,健身教练张女士深有同感:“你看,健身房还不能开,都是为了防疫。但我会自己去店里练习,喝一杯平时每天都会喝的咖啡。”
“能坚持就继续”
自6月1日恢复线下营业后,世腾咖啡的合伙人、这家店的老板老徐每天都会驻店。开拍前,他“预测”下午的客流会和上午“大不一样”。对于重开后的新常态,他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到店的顾客肯定想在大厅吃。没有了之前喝咖啡的氛围,街边小店失去了特色,客流肯定会打折扣。”老徐的“暂时没有食物”被归结为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是外卖食物还没有完全恢复。
“你看好像有不少骑手是来取咖啡的。实际上单量只有过去的三分之一。”老徐觉得,还好有外卖平台的支持,但是“成功也是外卖,失败也是外卖”。“平台上商家的补贴很卷帙浩繁。对于小店来说,线上利润很薄,再加上顾客对安全的担忧和取餐的麻烦,单量还没有恢复,生意自然不如以前。"
生活的柴米油盐,正常化的核酸和抗原,要适应新的法规和环境,甚至要面对房租和工资,甚至是一个“不确定的明天”。在这个过程中,老徐习惯了“兵的抵抗和水的隐蔽”。“未雨绸缪是过去几个月的经验。”
小店的线下经营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努力活下去是老徐不可动摇的目标。“对我来说,自己的店就像第二个‘家’,身边做饭的朋友都在支持我。原因是我会坚持对这个‘家’的感情,如果我能维持的话。”另一方面,也要对得起爱喝咖啡的老客户。“疫情爆发时他们会给我们留言,鼓励我们继续开车。”
视频:新民晚报记者董黄刘张剑实习生刘怡宁
摄影:李
海报设计:刘玉萍
作者:董怡虹,黄于悦,刘慧琴,张剑,李铭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