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驿站”,高原军人永恒的“家”——
我愿意等你温暖四季
■解放军报记者李磊通讯员蒲谢成玉
温暖。
“家”在路上。
擦拭太阳能电池组件。
修剪绿色植物。
穿越新藏线,一场大雪,一座大山。巍峨的雪山,荒凉的戈壁,令人窒息的高原反应...所有这些都是对走在朝圣路上的士兵的考验;而一杯热茶,一盘饺子,一句问候,足以抚慰“朝圣者”疲惫的心。
奔跑在路上,温暖就是这样不期而遇。上世纪70年代,新疆军区某旅官兵进入新藏线。他们在保障高原部队通信畅通的同时,张开双臂“开门迎客”,洗去沿途的尘土,温暖过往的战士。在很多战友的心目中,守候在群山之间的机车站,就像天空路上的“驿站”,永远是高原军人温暖的“家”。
路途遥远,边境有家。“不管多晚,家里总有一盏灯照亮你。”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新藏线的“第一站”——新疆军区某机务段,走近机务官兵和他们建设的“家”,听听他们关于“坚持”的故事。
-编辑
饭后,童伟强和军犬的休闲时光。
蓝捷照看他种在阳光棚里的花。
吴亮在修架线。
总有一个地方能带给你温暖
“下雪天总有地方让你休息,给你带来温暖。”这是毕业于陆军军事交通学院,来到南疆军区某团任副连长的宋卓听过的最有诗意的一句话。
说这话的人是一个常年走在高原上的汽车兵。从副驾驶座位望去,在窗外无边无际的景色映衬下,老兵说话时眼中的柔和光芒让宋卓难忘。
这位老兵还说,天路上的“驿站”,是高原军人永远的“家”。
从叶城新藏线“零公里”出发,目的地是海拔4500多米的训练场——宋卓第一次进驻高远,眼前的新藏线仿佛延伸到了天地的交汇处。
端午节时,汽车经过赤子达坂,宋卓的心中充满了波澜。他记得去年这个时候去大连老家探亲。此刻,他只能默默地看着远方,任凭那些温暖的回忆浮现在脑海里。
逢年过节,团圆是出国军人不变的期待。小时候,端午节的时候,宋卓会和父母一起回外婆家,等着一家三口热气腾腾的团圆饭,还有外婆包的红枣汤圆。
如今在遥远的边陲,那缕宗乡仍是宋卓思乡的味道。此时此刻,他并不知道,在15公里外的一个营区——南疆军区某机务段,驻守在那里的战友们正在忙碌着,为宋卓和战友们的到来准备着丰盛的午餐。
“这是高原战士在朝圣路上的第一顿饭,一定要趁热吃。我们还包了饺子,吃了就不想回家了。”一大早,炊事员兼中士童伟强带着人在厨房干活。虽然他们袋子里的饺子外表没有那么精致,但是透露出来的甜味却是那么的沁人心脾。
根据童伟强以往的经验,粽子、饺子、汤圆...每一种节日美食都能让往返天庭的战友吃在嘴里,暖在心里。
童伟强记得,他的“高原第一餐”也是在这个机务段吃的。
那是一个初冬,经过长途跋涉,他们被迎进大门,饭桌上升起一股薄雾,一股面条的香味扑鼻而来。吃完了香喷喷的面条,大家端起碗,大口大口地喝着面汤……一股暖流由内而外蔓延开来,他感觉身上的每一个毛孔都在冒着热气。
次年,童伟强成为机务站光缆维护骨干。参与铺设光缆,他带头跳冰川、爬冰川;拉着钢绞线,他把自己埋在最有活力的最前沿...
2020年,新藏线某段线路调整架设。当时已经是班长的童伟强爬上12米高的电线杆,突然感到头晕,从电线杆上摔了下来。要不是腰间系着安全绳,他可能已经死了。
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躺在病床上,看到身边战友关切的表情,童伟强的眼泪夺眶而出。
“人要懂得感恩,所有的磨炼都是生命的馈赠。”之后,童伟强更加珍惜留在高原的日子。他觉得呆在这里让生命更有价值。他经常对新兵说,生命在于拼搏的精神,坚持是一种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