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摆摊后,卖特产的收入已经不错了。织一大块李锦需要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她渐渐不再接婚纱订单。“我不记得最后一次拿起它是什么时候了。做这个很累。你要有耐心,要集中精神,还要弯腰,这也给身体带来很大的负担。所以现在的年轻人不读书,又累又辛苦,也赚不到什么钱。”她叹了口气说:“我一直坚持,因为我喜欢。李锦很美,也是我们的文化,我要传承下去。”
"李进像云一样明亮."因其色彩鲜艳,工艺复杂,古人曾盛赞李锦。黎锦上的花纹图案具有丰富的艺术文化内涵,在黎族传统文化信仰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人们对服装和面料的选择越来越多,李锦逐渐失去了竞争力,她的技艺处于濒危状态。2005年,海南省申报李锦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锦最终得到保护。
王秀丽作为非遗传承人,也承担着一部分保护和传承的责任。
在五指山政府的支持下,水漫镇的学生们有一个名为“李进”的兴趣课程可供选择。放学后,当王秀丽赶到水漫乡中心学校时,十多个孩子已经坐在草席上等她了。他们系好腰织机,继续编织上节课学过的图案。每个孩子手里拿着一张密密麻麻的方形纸,在纸上画完自己喜欢的图案后,王秀丽教他们编织图案。
她是王媛水漫镇中心学校四年级的学生。她10岁了。她在纸上画了绿色的糖果,一半的布已经织好了。王秀丽看着她按下钓丝,把它提了起来,不时提醒她注意自己的错误。不远处的操场上有同学在踢足球和跳舞,但王媛一点也不感兴趣。她说,“我觉得这很有趣,这很美。”王秀丽笑着说,“他们都很聪明,学得很快。那边有个男生也在学。现在这里的学校都有李进班。这是我们的技能,我们应该把它传承下去。”
叶榛也这么认为。女儿贝贝虽然才3岁,但总喜欢围着织布机闹,穿上李进做的衣服开心极了。“等她长大了,也要教她织锦,教她我奶奶教我的东西。当然要看她学习的意愿,她应该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