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今年第3号台风“暹芭”在南海中东部生成。中央气象台2日消息,“暹芭”于7月2日15时前后以台风级在茂名市电白沿海登陆。受其影响,2日至3日,粤西和珠三角市县有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风力方面,2日,粤西、琼州海峡风力10至12级,阵风13至14级。
“暹罗巴”来了!请保管好这本防台风指南。
为什么太初更喜欢中国南方?
太初泛指当年登陆中国的第一个台风。
首站主要集中在6月和7月。近30年(1991-2020年)首站平均登陆时间为6月28日,最频繁月份为6月(14),其次为7月(12)。2008年,台风浣熊于4月18日在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登陆,成为近30年来最早登陆的平台。2007年,台风帕布于8月8日在台湾省恒春登陆,成为近30年来最晚登陆的一次。
从1991年到2020年,台湾首批登陆地区覆盖广东、海南、台湾省、福建和香港。刚开始,台湾一般在华南等低纬度沿海地区登陆,广东、海南和台湾省是最常见的登陆地。
来自中国天气网的统计数据显示,73年来,台风登陆广东早33年,台湾省早17年,海南早13年,分别占总数的45%、23%、17%。此外,香港、福建、浙江和广西也首次有台风登陆。
为什么台风更喜欢在华南沿海登陆?中国天气网分析师李良表示,台风通常需要周围气流的引导,而起这种引导作用的天气系统主要是副热带高压。6月副热带高压常位于北纬20度附近的西北太平洋,有时西伸至南海。这将很容易把台风引向华南。广东海岸线长,第一个台风登陆广东的概率更大。
上半年台风较少,但也不少见
截至6月30日,今年上半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只有三个台风,分别是马尔卡、余念和暹罗巴。据国家气象中心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统计,历史同期(1949-2021年)共有4.6个台风,今年上半年生成的台风数量偏少1.6个。
据国家气象中心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高级工程师王娟介绍,自1949年以来,上半年台风数量不超过3个,占比超过30%。1973年、1998年、2016年1-6月甚至出现“空台湾”现象。从这个角度看,今年上半年台风偏少的情况并不极端。
每年1-6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台风数量(1949-2021)
今年上半年台风数量少的主要原因与正在进行的拉尼娜事件有关。
国家气候中心汛期台风预报主班、研究员韩指出,这次拉尼娜事件始于去年秋季,冬季达到高峰。今年春天,它没有衰退,而是逐渐发展起来,这在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拉尼娜事件的持续发展会在冷水西侧的热带低层大气中激发出一对与赤道对称的异常反气旋环流。位于赤道北侧的反气旋正好控制着西北太平洋台风的主要源地,也就是菲律宾以东的海域。这种大范围的环流异常对台风生成非常不利,导致今年上半年台风生成偏少。
韩认为,上半年台风生成的年际变化与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发展演变趋势密切相关。1-6月(近5年,如2018年、2021年)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温度变暖时,容易导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源区大范围大气环流气旋发展,有利于台风生成;另一方面,当海面温度转冷下降时(近五年,如2020年、2022年),容易造成台风源地大尺度大气环流发展为反气旋,不利于台风生成。
下半年台风会扎堆吗?
上半年台风很少。下半年台风会来袭吗?根据中国气象局编制的最佳台风路径统计,从1949年到2021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生成的台风数量基本没有相关性。根据统计结果,7-9月平均生成14.8个台风,是台风活跃季节和登陆台风活跃期。
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台风生成数量少,整体强度弱,但可能发生登陆台风影响北方地区(北纬30°以北)。预计7 ~ 12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个数为15 ~ 18个,较常年(21个)偏少。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频率为4至6个,接近常年(6.4个)至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