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抱怨,机械的便捷化让生活失去了原本的乐趣,吐槽“没有灵魂”了!
那么,没有厨师的餐厅,还有灵魂吗?
大老远跑去网红餐馆吃饭,没想到吃到是预制菜!你高价点的外卖,其实也是预制菜!
有企业公开表示,菜品实现了95%的预制化。黑松露虾仁、松鼠鳜鱼、鲍鱼花胶鸡……这些“大菜”很多并不是大厨们现场精心烹制,而是只需要几分钟加热的速食预制菜。
研究报告也说,目前80%预制菜都卖给了餐厅等商家。
餐厅里的预制菜,应该提前告知吗?你愿意花大价钱,在餐馆里享用预制菜吗?
没有厨师的餐厅,成了好餐厅?
预制菜为什么火?
撕开包装,直接下锅,最短只需几分钟,一盘配菜多样、有里有面的菜式就能端上桌——这让预制菜成了餐厅“神器”。快节奏生活和宅家生活,一手捧红了预制菜!
不过,预制菜可能比你想的还要火。
有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预制菜市场上,卖给餐厅等企业的B端与卖给个人消费者的C端,比例大概为8:2,餐馆等商家是占预制菜的消费大头。
也就是说,80%预制菜都卖给了餐厅等商家。
不难感受到预制菜的火爆。线上平台发布的预制菜消费者画像显示,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核心评价是“省时”和“美味”,在烹饪方面具有便利性。通过半成品的加工,可以带给消费者一定的烹饪成就感,解决了“没空做、不会做、不好吃”的烹饪难题。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指出,B端预制菜不是最近才走俏的,已经流行很多年了。
盘和林告诉记者,B端主要是餐饮业标准化、规模化、连锁化下的产物,餐饮业供应链不得不配合实现标准化和规模化。日益昂贵的厨师成本,使得预制菜成为很多饭店稳定供应链的主要手段。
“而C端则不同,C端预制菜主要是因为疫情,是方便食品和熟食迭代而来的产物,当前C端预制菜和很多方便食品在品类上也有交叉。”盘和林分析。
相关资料显示,预制菜是运用现代标准化流水作业,对菜品原料进行前期准备,简化制作步骤,消费者买回家后,通过加热、蒸炒等方式可以直接食用的便捷菜品。预制菜主要分成即配食品、即烹食品和即热食品三个类别。
即配食品:经过筛选、清洗、分切、按份封装的净菜,需要自行烹饪和调味后的食品。主要面向B端(即商家、企业、业务部门等端口,间接服务于用户)。
即烹食品:经过调味、裹粉、预炸等工序,提供原始材料及必需的调味品,通过常温、冷藏或速冻保存的分装产品,可以立即入锅调理。
即热食品:对经过调味、裹粉、预炸后的菜品进一步炒制、蒸煮,冷冻保存的产品,加热后即可食用。日常我们食用的速冻水饺、薯条、小龙虾等其实都属于这一类别。
预制菜是下一个万亿级行业?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2-2023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趋势及商业布局分析报告》,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同比增长19.8%,预计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元。
可观的市场前景下,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了预制菜行业。
据天眼查数据,目前国内预制菜相关企业6.6万余家。其中,2022年新增注册企业1020余家,上半年新增企业注册同比增速达42.7%。
“B端预制菜的兴起是大势所趋。”盘和林认为,B端预制菜可以降低餐厅从业门槛和成本,节省了备料、调料环节,店家只需烹饪即可。
另一方面,近年受疫情影响,预制菜的发展减少了餐饮企业因暂停堂食而带来的损失,为餐饮行业提供了新的盈利模式。
不过,预制菜想要完全取代厨师炒菜也并不那么容易。
盘和林指出,未来十年应该还是特色定制化餐饮和规模预制菜餐饮并存的局面,标准化套餐和本土炒菜依然会长期共存。
预制菜食品安全任重道远
预制菜食材选用是否新鲜,食品质量安全有无保证?这是消费者关心的问题。
国是直通车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外包装写着保质期三天的预制菜,里面的分包装上写着保质期12个月,显然是“一个瓶里混了不同的酒”。
也有人发现,部分预制菜会通过高盐高油来延长保质期,同时菜品中添加剂、防腐剂的使用也成为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