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有何影响?如何影响产量及其稳定性、品质、分布与贸易格局?最直观的,气候变化导致极端灾害增加,会增加粮食产量的不稳定性,但气温升高本身也会导致作物发育加快、生育期缩短,可利用的光能减少,从而导致减产。温度升高还会导致更多的害虫越冬,从而加剧来年粮食病害,等等。
特别的,干旱和地震的关系为我们防灾救灾提供了启示。异常气候常常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例如,干旱容易引发山火、加剧农作物病虫害甚至引发粮食危机;强降雨容易引发泥石流;异常气候还会加剧次生灾害发生时的救灾难度。例如,如果本身就面临干旱导致的饮用水不足,或者粮食危机,那必然给灾后救灾的物资调配带来新的挑战。所以,我们要加强在异常甚至极端气候条件下例如地震、泥石流等各种自然灾害的协同应对能力。
总结
2003年夏季的欧洲热浪,2005年登陆美国的卡特里那飓风,2008年初中国南方冰冻雨雪灾害,2009年至2010年中国西南的跨年大旱,2010年6月至8月席卷全球的北半球高温热浪与南半球低温,2012年7月21日的北京暴雨,2020年的加州山火,2021年7月的郑州暴雨,2021年的澳大利亚山火,2022年夏季再一次全球热浪、干旱、洪水……越来越多发的极端天气,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惨重的灾难。
在地球诞生的近50亿年里,它见证了无数次浩劫,也见证了无数生命的诞生、繁荣、衰减、灭绝。
人类只是寄居于地球上亿兆生灵中平凡的一种,但却从来没有一种生物能对气候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全球最卓越的科学家们不断呼吁保护环境、保护地球,逆转气候变化的时间窗口正在加速关闭,但环境依旧在不断加速恶化。科学界越来越相信,地球已经身处“第六次大灭绝”之中,而始作俑者正是人类自己。
最后,祈愿疫情早日结束、灾区人们尽快得到救援,世界上的苦难少一点。
(作者系青年经济学者、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