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现在买菜便当伐?”“便当!阿拉屋里在南昌路74弄,出了弄堂,往左,44号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下面就是超市,粮油、鱼肉蛋奶都有;往右,250号新开了家蔬菜店,种类多还新鲜……”
9月10日中秋节,年过古稀的管培梅、朱培根夫妇家中仪式感满满:几天前,孙子爱吃的零食就已经备好;中秋节一早,儿子一家三口带着月饼和笑脸出现在眼前;午餐时间,烤鸭、芋艿毛豆、土豆色拉、油爆大虾……一道道上海传统“中秋菜”摆上餐台,老中青三代人围坐一桌共叙天伦。
中秋佳节,管培梅、朱培根夫妻和孙子合照
老有所养
一刻钟生活圈
满足老年人生活所需
“这几年和儿孙说得最多的,是街区环境以及我们生活上的变化。最近瑞金二路街道入围上海首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示范社区建设试点单位,到底多方便,作为土生土长的老南昌路人,我们体会最深。”
点击播放视频
历经南昌路街区综合改造,小区内外大变样。其中,在管阿姨和朱伯伯看来,直接改善老年人居住品质的就是厨卫改造了。以管阿姨家所在的16号楼为例,一楼入口处是四家人共用的公共厨房,改造前,由于历史原因和堆物占道,厨房脏乱油腻,通道更是梗阻。经“一户一方案”改造后,公共厨房整洁有序,还安装了智慧烟感装置,楼内邻居们都非常满意和珍惜。
朱伯伯每天两次经雁荡路,去离家仅百余米的复兴公园健步走,虽是为锻炼身体出的门,朱伯伯还经常顺道做些其他事:复兴公园里,常和老邻居们拉家常;出了公园,偶尔会在雁荡路、南昌路路口的杂货铺给老伴儿带一些针头线脑;位于南昌路44号的瑞金二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院子里,既有综合超市,也有老人活动室,还有社区医生值班,如需要采购粮油蛋奶,或者参加街道为老人们组织的文娱、健康活动,或者配常用药,都可以在44号里一站式解决;若路上走累了,南昌路沿线赏心悦目的口袋公园和随处可见的座椅,歇脚也非常方便。
老有所为
尽己所能服务社区
“忙并快乐着”
“说得对,但又不止这些。瑞金二路街道还有‘乐安家园’养老品牌项目,以及‘1+4+16’养老服务管理和基础设施体系。”
管阿姨对待邻居和社区事务非常热心,虽然已经70多岁,她依然身兼“民情气象站”站长、福元小区“自治家园”执委会委员、“新沪商”义工等多种“工作”。也正因此,市、区两级政府推出的养老政策,街道打造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里有哪些生活服务,管阿姨都非常清楚,并且能够根据老人的需求,为其介绍“长者照护之家”等服务场所,“助老餐”“适老化改造”“长护险”等养老政策,“理发”“维修”“洗护”等生活信息。
雁荡居委共有8名“新沪商”义工,管阿姨是其中之一,通过1对5结对的形式,社区里40名高龄、独居老人的生活状况、情绪变化得到了关注。上个月,有位老人出现抑郁前兆,在管阿姨的组织下,几名义工陪老人到KTV一展歌喉,情绪得到宣泄之后,老人脸上重现笑容。几天前,管阿姨还为结对的几位老人送去了月饼和中秋祝福,让老人们感受到来自社区的关爱和温暖。
“有人问我,为什么一把年纪还让自己这么忙?有时儿子媳妇也会心疼我。”管阿姨回答说:“忙碌也是一种康养方式,多亏了一刻钟宜养生活圈,既让我和老伴儿的生活更便利,也让我在奔走忙碌中收获健康和快乐。希望老人们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尽情享受晚年生活。”
选稿:施丰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