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有一天,葵花宝典被公开了,人人都有机会练。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这会成为一个灾难。
因为一个人拥有时,练不练是一个人的事。大家都拥有,练不练就由不得自己决定了。
比如你有一个仇人,如果你不练,你的仇家就会练成后反杀你,所以逼得你也得练。
最后,江湖上所有的人都会练葵花宝典。
本来练了宝典,可以天下无敌,但现在人人都练了,人人都天下无敌,所以就没有什么天下无敌了。而且欲练神功,必先自宫,所以江湖人士都变成了太监。
这是一个全输的结局,没有任何人受益于自己的额外付出。
同样的,现在的教育培训就是公开的葵花宝典:你要不学,别的孩子学了成绩就会比你好。你要学了,可能就要自宫掉自己的童年。
现在的情况就是,所有人都学了,但上大学、上名牌大学的名额没有变,所以没有人从中获益,只是所有参与的人都损失了自己的童年。
更残酷的是,这个社会上,根本不存在“同一起跑线”。
小学,当你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在人际关系里撞得头破血流时,有的人权钱兼备,用每年30万的学费,让孩子坐进了国际学校的课堂。
中学,住小三房的你吭哧吭哧攒了两万块钱,一狠心给孩子报了个国内夏令营,而那些住别墅的小孩,已经在世界地图上插满了落脚旗。
大学,你一咬牙一跺脚抠出大半的养老钱,送孩子出国交换一年,可有的孩子已经掌握了五国语言,在国外待了好几年。
职场,你已经无力再为孩子提供什么了。你的孩子,入职了富人小孩毕业后创立的公司。作为二十几岁的同龄人,他们都要努力。你的孩子努力是为了不丢掉饭碗,而有的小孩不努力,就要回去继承父母的千万家产。
这就是现实,对90%的家庭而言,你再怎么卷,也卷不过金字塔顶端的那10%。
那个拿锅铲烫伤女儿的南通妈妈,直至被撤销监护人资格,也没明白这个道理。
前几天看到@网易数独发布的一张“鸡娃”黑话科普,心里五味杂陈。
那些焦虑的父母,用各样的名词来替代孩子。
以学科类内容为培养方向,提高语数外成绩为主要目标的,叫“荤鸡”;
以素质教育技能为培养方向,如音乐、美术、体育等才艺的,叫“素鸡”;
由父母直接辅导,不送去任何辅导机构的,叫“家鸡”;反之靠满满当当的课外班、辅导班的,叫“班鸡”。
根据“鸡”出来的效果差异,他们眼里的孩子又多了一条鄙视链:
“小蝌蚪”:没有参加过辅导班,只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孩子;
“青蛙”:普通孩子;
“牛蛙”: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非常优秀的孩子,根据突出的点又细化成“天牛”(天才小孩),“人工牛”(靠后天努力取得突出成绩的小孩),“奥牛”(奥数能力突出的小孩),“英牛”(英语能力突出的小孩)。
家长们把孩子当鸡,当蛙,当牛,就是没有当人。
他们希望家里处于底层的“小蝌蚪”和“青蛙”,有朝一日能蜕变成“天牛”,最好还是“英奥混血”的那种。
图片来源@网易数读
可是人活一条线,不是一个点。
如媒体人@肥猫所说,人的一生,并不会在考上大学的那天结束,也不会在拿到入职通知时戛然而止,更不会在赚到第一桶金时就功德圆满。
欲望是无限的,人的承受力是有限的。当欲望大于承受力,沦为容器的孩子早晚有一天会因过载而崩溃。
当世界上所有小孩都是神童时,“神童”就没有了意义。
中国家长,逐渐被“内卷”卷成了赌徒。
“不为孩子砸钱去补习班,重点校肯定没戏。别人都砸了,那我拼了命也要砸,万一有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