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居家生活

宁德时代独家光储大单敲开北美市场大门,新能源大厂纷纷借道储能出海

常驻编辑 居家生活 2022-10-19 储能   光伏   宁德   锂电   电池   北美
xuA拜客生活常识网

宁德时代财报显示,2021年宁德时代储能业务的毛利率高达36%。但由于电池原材料价格的大涨,今年储能企业普遍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储能系统毛利率同比大跌超30个百分点至6.43%,亿纬锂能毛利率为14.96%,同比减少了超10个百分点。不过,随着储能电池的及时调价,各大公司毛利率也预计在今年下半年有所回暖。xuA拜客生活常识网

产业链优势创造出海机遇xuA拜客生活常识网

近年来,在各国政策支持,以及电化学储能系统成本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储能市场需求迎来了快速增长。xuA拜客生活常识网

“顶层设计激活万亿市场,储能行业也迎来了东风。”亿纬锂能旗下储能电池子公司亿纬储能总经理陈翔近期表示。今年3月,《“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接连出炉,提出加快新型储能技术的规模化应用,预计2025年步入规模化发展、2030年步入全面市场化发展,新能源储能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xuA拜客生活常识网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储能市场规模为500亿元至600亿元,同比增长120%以上。xuA拜客生活常识网

在海外市场,各国能源绿色转型也在驱动储能产业快速发展,美国公布“基础设施计划”,指出2035年实现100%无碳电力以及清洁能源发电;欧盟推出“Fit for 55”一揽子计划,提出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调高至40%的计划。xuA拜客生活常识网

在此背景下,海外储能市场增势同样惊人。根据ICC鑫椤资讯数据,2021年全球储能电池产量达87.2GWh,同比增长149.1%。其中,北美市场无疑占据重要地位。根据美国清洁能源协会数据,受益于美国投资税收抵免政策延续及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提升带来的电网调节需求增长,2022年上半年,美国新增部署了1.75GW/5.01GWh的表前电池储能,功率同比增长51.3%。xuA拜客生活常识网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预计,2025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超600GWh,2030年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达到2300GWh,届时市场规模将超3万亿。xuA拜客生活常识网

在此轮全球储能行业大增的浪潮中,我国不少储能“大厂”凭借出海获得了不错的业绩增长。xuA拜客生活常识网

以宁德时代为例,2020年~2021年,宁德时代储能业务同比增速分别达到218.6%和601%,营收占比也从3.86%上升至10.45%,今年上半年该数值进一步提升至11.27%,逐步发展成为宁德时代继动力电池之后的又一重要增长引擎。xuA拜客生活常识网

2021年,宁德时代也首次来到全球储能电池产量市占率第一的位置。有数据显示,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在第二的是比亚迪,其次是韩国三星SDI、韩国LGES,四家企业储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合计份额接近70%。xuA拜客生活常识网

在储能行业的一个分支——户外储能上,我国企业也成为了这波市场热潮的最大受益者。公开资料显示,过去 4 年内,便携储能市场规模增长了 23 倍,从销量分布情况来看,美国和日本市场占比超过 75%。而近两年,中国企业便携式储能产品产量占全球比例超过了9成。xuA拜客生活常识网

支撑中国企业获得此轮储能全球增长“红利”的是其在锂电产业链上的优势。孚能科技董事长王瑀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国在锂电方面发展多年,具有非常完整的产业链,很多终端矿产也都有掌握,欧洲、北美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靠我国的产业链来满足其需求。xuA拜客生活常识网

为应对日渐增长的海外需求,宁德时代已在欧洲布局了两家电池工厂,分别位于德国和匈牙利。今年4月,宁德时代对外宣布,德国工厂获得8GWh的电芯产能许可,第一批电芯将在2022年底前下线。宁德时代匈牙利工厂则是在今年8月才宣布,总投资预计超500亿元人民币,项目规划电池产能100GWh,将于今年开工建设,总建设期预计不超过64个月。xuA拜客生活常识网

至于宁德时代是否会在北美建立电池工厂的问题,第一财经记者从今年早些时候宁德时代一份调研记录中获悉,针对美国储能政策的变化,宁德时代客户希望公司能做本土化供应,但是同样,宁德时代也需综合考虑动力电池产能、客户需求、生产成本等因素再确定。美国储能市场目前还没有一个客户所需量足够支撑宁德时代在美国单独建厂,宁德时代目前考虑先和OEM(原始设备制造商)成立合资工厂的可能性,利用合资工厂来生产储能电池。xuA拜客生活常识网

虽然中国储能企业“出海”迅猛,但依旧需要在低碳发展上“未雨绸缪”。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日前公开表示,“尽管目前碳足迹标准全球还未统一定义,但是基于全产业链考量和未来发展,碳足迹管理不容回避,需警惕碳足迹将从供应链端对储能产业施压。”

相关阅读:

  • 日媒:新一代储能技术走向实用
  • 黑芝麻5亿跨界新能源疑云:老板娘玩不转的公司转手给老
  • 欧洲需求大增,储能行业闹“电池荒”?鹏辉能源:即将扩产
  • 个股掀起涨停潮!钠电池概念热度重燃,新技术催化各类市场
  • 光伏发电怎么样(现在按光伏行吗)
  • 陇西是哪里(陇西风电光伏项目)
  • 光伏发电多少 2020年光伏发电量?
  • 光伏用地每亩年租飙至2500元,违规占地频发!新能源发电背
  • 三年内我国近50%公共建筑有望覆盖光伏屋顶 未来建筑可
  • 正邦科技与国家电投牵手布局光伏、风电等,预计投资额40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