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阵特拉卡有多火呢?答案是,上市首年即大卖1.5万辆,成为市场增长最快的一款车型,同时特拉卡还被选为中国维和部队只专用车,远赴苏丹、利比亚等地执行任务。
唯一遗憾的是,特拉卡的前车后尾,挂的现代汽车的车标,但只要有利可图,忍一忍又何尝不可呢?
2006年,张秀根再趁热打铁,与现代又谈成了一笔生意,双方决定华泰汽车以技术合作的形式引入现代最成功的SUV车型——圣达菲。这也让华泰圣达菲而后成为“CCTV年度SUV车型”,并且直接让华泰封神,后者一度被业内称为“中国SUV车型鼻祖”。
凭借特拉卡和圣达菲两块金字招牌,华泰汽车成为不少地方政府争相邀请的“香饽饽”。以内蒙古鄂尔多斯为例,2005年,华泰汽车从鄂尔多斯政府手里拿到了康巴什新区6000亩土地,价格低到出奇,1亩只要1万元。除此之外,鄂尔多斯还给了华泰汽车10亿元政府贷款和两处煤矿。
当然,要拿到如此丰厚的“大礼包”,华泰汽车也需要兑现它给政府画出的“大饼”,那就是在鄂尔多斯投资150亿元,并在2015年实现年产100万台发动机、100万台变速器、100万辆整车,完成工业产值2250亿元以及等额汽车零部件产值,为政府创造2万人就业。
但显然,此时的鄂尔多斯还不知道华泰汽车已危机四伏,把住华泰汽车命门的与韩国现代的合作,快要彻底结束了。
从时间点看,圣达菲之后,韩国现代逐渐把在中国的全部资源和精力,都倾斜给了合资品牌北京现代。留给华泰的,不过是韩国现代“吃剩下的”。
撤掉现代的车标之后,有华泰的城市经理回忆说,当时华泰圣达菲只是第一年卖得好,后来销量越来越差。
弦外之音,大概是,华泰卖得好是因为打着现代的车标,现在最尊贵的车标没了,华泰汽车打着现代擦边球卖货赚钱的日子,也随之消失了。
3
忽悠政府,圈钱圈地
好一出“腾挪财技”
按理说,华泰汽车销量走低过后,张秀根的个人财富会跟着缩水,但令人吃惊的是,张秀根不仅腰包越来越鼓,而且常年稳坐财富金字塔的顶端。
2018年,张秀根以138亿身价位列中国富豪榜第137位;2019年8月,张秀根上榜2019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1116名;2020年5月,张秀根再以近140亿元的身价位列《2020新财富500富人榜》第213名。
很明显,张秀根跻身富豪榜背后,卖车并非造富之根源。他真正的财富源泉,是用虚高的销售数据忽悠各地政府,再以造车为诱饵,获取地方政府的资源和帮扶,最后把厂房土地、设备等资产抵押出去拿到融资。
像华泰B11,华泰曾于2011年称其今年前4个月的累计销量为3000辆,然而事实上,华泰B11由于生产问题迟迟未解决,当年前4个月的上牌数量不足百辆。上报数据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销量虚报高达30倍。
不止B11一款车型,其实在2008年至2010年的3年间,华泰汽车也一直存在销售数据注水的嫌疑,3年多的实际上牌数量为4.5万辆,而华泰向中汽协上报的销量为18.3万辆,两者相差3倍有余。
为此,华泰汽车还遭到了中汽协点名批评,中汽协一怒之下,将华泰汽车的月销数据全部清空,改成了“0”。
尽管华泰汽车陷入了销量造假的丑闻,但不少地方还是被张秀根擅长忽悠的本领给骗了。
前文提到的鄂尔多斯,就是受害者之一。根据中国房地产报、第一财经等媒体的报道,华泰汽车并没有在2015年实现当年对鄂尔多斯政府的承诺,圈下的6000亩土地,也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将近三分之二被空置。然而,张秀根通过抵押闲置土地,却获得了不菲的银行贷款,光是两处煤矿的转手交易,就至少为华泰汽车带来了多达40亿元的现金。
但是在这些资产上面,张秀根和当地政府闹得是不欢而散,双方不得不对簿公堂。
2017年初,鄂尔多斯市国土资源局康巴什新区分局将华泰汽车告上法庭,要求华泰汽车限期移交建筑、土地等不动产,办理资产移交手续。结果没想到,张秀根拒不配合,理由是,其工厂所在的6000亩土地,十几年间升值了8倍,当年自己获取土地的成本约6000万元,所以现在政府必须给予其4.8亿元的搬迁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