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近期刚刚接装、又要长期露天停放在异地外场的飞机执行每日的表演任务,同时展现了部队的保障能力以及对新机状态的信心
根据航展现场解说,空军飞训基地某团,是全军最早接装歼-16和歼-20的部队之一,承担为各战区空军接装新机的部队领先制定训练大纲,培训接机人员等任务。近年来,空军新机接装进度明显加快,多支部队同时接装的场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这批近期交付飞训基地某团的歼-16,一方面是该部需要补充机队以满足繁重的战备和训练需求的体现;另一方面,由于这些飞机与其他部队近期接装的飞机批次相同、技术状态一致,在培训中又能更好地与兄弟部队对接。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今天的歼-16相比2016年刚入列时,性能又有显著进步。
从2021年到2022年,同样是从沈阳直接转场到珠海,同样是未交付部队的新机,歼-16D的批次号从01批09架到02批05架,这款先进电子战机的交付速度从中也可窥见一斑
歼-20和歼-16两款重型歼击机在珠海上空的自信展示,始终伴随着国产“太行”系列涡扇发动机的咆哮;长期使用俄制AL-31F系列的歼-10C/S和歼-11B(01批次)歼击机,近年来也开始将发动机替换为“太行”系列。曾经让多少军迷牵肠挂肚的“中国心”走向成熟稳定,是航空装备实现全面自主保障的重要一环,此次参与航展飞行表演的我军新列装机型中,运油-20A大型加油机也使用国产涡扇-18发动机,教-10高级教练机目前仍然使用乌制AI-222-25型涡扇发动机。
虽然中国航空工业早已具备了对俄制AL-31F系列、D30系列和乌制AI-25/222系列发动机的大修能力,但大修次数终究是有限的,而发动机彻底到寿时,飞机的机体寿命往往仍有相当剩余。与此同时,持续至今的俄乌冲突对两国国力的持续消耗,以及国家间关系特别是中乌关系变化的影响,哪怕是为了保持现有机队日常使用维护的一致性,继续为这些机型进口俄/乌制航空发动机,现在都已经不再可行了。
在空军节当天的表演中抛射热焰弹的教-10高级教练机
笔者此次在中国航发的展台上也听到了一则好消息,教-10的动力国产化工作再次启动。尽管回首这些年来L-15/教-10的国产发动机项目“几上几下”的过程,难免让人感慨命途多舛;
但就像本次航展上展示的直-18系列航母舰载直升机模型,均已精心更换为换装国产发动机之后的构型那样,在环环相扣的备战打仗链条上,主战装备动力尽早摆脱受制于人的境地是大势所趋。毕竟在当今越来越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前,只有尽早做好敢于斗争的准备,才能做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迷雾重重的“赫尔松大撤军”
本周,俄乌战场上最大的新闻自然是俄军从赫尔松地区撤退过河,放弃第聂伯河东岸一事。当地时间9日,俄特别军事行动总指挥苏罗维金在向俄国防部长绍伊古汇报时指出,出于补给和兵力调配等理由,在综合评估当前形势以后,他建议沿第聂伯河左岸(东岸)进行防御。而绍伊古则同意了这一看法。10日,在断后的最后一批海军步兵部队沿着安东诺夫斯基大桥桥下的浮桥步行过河后,俄军工兵炸毁了第聂伯河上的这座大桥。
告辞
在炸毁大桥之后不久,俄国防部就发布消息,证实俄军“全部从第聂伯河左岸撤军”:当地时间11月10日23时,完成撤离任务的俄军已经到达第聂伯河左岸的预设防线。在撤退行动期间,俄军将超过30000名人员和大约5000件装备成功撤离,俄军还“一反常态”的发布了撤退中遗留的装备数量——“由于机械故障等原因,装备损失为18辆”。
无论如何,随着10日夜的一声巨响,第聂伯河两岸彻底分割开来,赫尔松地区俄军的撤退行动也随之结束了。
虽然他们很不开心
相比巴拉克列亚-库皮扬斯克-伊久姆方向灾难性的仓促防御和脱离接触,综合各种开源情报显示,俄军在赫尔松方向的撤离显得颇为从容:俄军在撤离之前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埋雷,毁坏道路桥梁,拆毁路障设施,炸掉关键建筑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