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11月16日至18日,许多货拉拉司机自发停止接单三天,抗议货拉拉通过“多因素计费模式”“特惠顺路单”等方式压低运价。停运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立刻约谈货拉拉等货运平台,这是今年货拉拉第5次被约谈。作为国内最大的互联网货运平台,货拉拉需要薅司机的羊毛吗?
作者 |宋子豪
编辑 |刘杨
11月15日前后,短视频平台有不少自称是货拉拉司机的用户表示:因不满货拉拉平台低价运费、不合理扣费等问题,从11月16日至11月18日停止接单,停运三日,表示抗议。
有司机在11月16日发短视频称自己“回去睡三天”“三天不接单”,还有不少司机在其他博主有关货拉拉、货运、卡友的话题下评论“16、17、18”三个数字,暗示并呼吁“16号到18号不接单”。有些货主也表示,在这三天确实很少有司机接单。
11月17日下午,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对货拉拉公司进行约谈,约谈指出,货拉拉采用一口价订单、上线“特惠顺路”产品等方式恶意压低运价,严重损害货车司机合法权益,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这已经是货拉拉等同城货运公司今年第5次被有关部门约谈。1月20日,满帮、货拉拉、滴滴货运、快狗打车等4家互联网道路货运平台公司,因“货车司机集中反映平台存在随意调整计价规则、上涨会员费,诱导恶性低价竞争,超限超载非法运输等问题”被有关部门约谈。随后,7月到9月三个月内,由于上述问题依然存在,四家平台又被约谈了三次。
“停运风波”过后,有司机告诉《豹变》,平台的改变并不大,低价订单仍然很多。在货拉拉停运的相关短视频下面,有司机留下了“12月123”“123继续”这样的字样,呼吁货拉拉司机12月1日到12月3日再次停运抗议。
平台和司机的角力,透露出货拉拉的疲态与司机的心酸。
1、货拉拉司机给自己“放假”三天
货拉拉司机自发集体停运事件起于珠三角地区,以广东司机的抗议最为突出,后逐渐影响到全国的货拉拉司机。
《豹变》向身在东莞参与停运的李师傅了解到,那三天整个东莞的司机基本都停止接单了。他向《豹变》展示了司机的诉求,包括“取消多因素订单”“平台会员费和订单抽成二选一”等十几条要求,多是围绕平台低价订单和抽成费用等问题。
李师傅展示的司机诉求
其中,“取消多因素订单” 排在第一位,主要是因为多因素订单拉低了司机收入。多因素订单指的是货拉拉以里程计费为基础,再结合路况、天气、供需关系等一系列因素综合调整价格的订单。
每个城市上线多因素计费模式的时间不同。早在2021年4月开始,就有货拉拉司机在社交平台讨论多因素计费,起因是某个城市的货拉拉司机收到客服通知:当地将在2021年4月13日上线多因素计费模式。
林师傅今年5月与货拉拉解除了合同,他表示,当时自己看到订单里90%都是多因素订单。另一名司机师傅称,现在的订单里,多因素订单即使没有90%,也有80%。
司机并不知道多因素订单的定价依据是什么,但多因素订单普遍比正常订单价格更低。过去货拉拉的抢单页面会显示路程共多少公里,但在多因素订单的页面,司机看不到真实的公里数,只能看到订单价格。有司机在抢单之后才发现,计算下来,每公里的收入太少,甚至有时候不能覆盖成本。
类似的“特惠顺路”“回程单”等订单变相降价拉低了司机收入,才引发了这次停运抗议。
据“交通运输部”公众号消息,在停运引发关注后,2022年11月17日,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对货拉拉公司进行约谈,对满帮集团、滴滴货运、快狗打车三家互联网道路货运平台公司进行提醒。
约谈指出,近期通过网民留言、群众来电来信、媒体网络等渠道发现,货拉拉公司采用一口价订单、上线“特惠顺路”产品等方式恶意压低运价,严重损害货车司机合法权益,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各方反应强烈。要求货拉拉立即对相关恶意压价竞争行为进行整改,坚决杜绝不正当竞争行为,科学合理确定收费标准等。
其实货拉拉司机收入低的问题存在已久,林师傅告诉《豹变》,货拉吸纳的司机太多,平台能提供的单量不足以保障司机收入。加上订单平均价格被多因素订单、顺路单等拉低,司机实际收入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