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知道,国家卫健委明确表示,微量元素检测不应该列入儿童的一般体检项目。
可是,一旦孩子出现挑食、面色苍白、生长缓慢、睡眠不安等情况,家长们就会心生愧疚,总想查个微量元素安心。
今天杜妈就和大家聊聊,什么情况下应该考虑做微量元素检测呢?如何补充微量元素?
国家为何“制止”
那边的家长追着给孩子做微量元素检查?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家长对孩子的教养也越来越用心,儿童保健品市场蓬勃发展。看到广告,家长往往会盲目地比较自己的孩子来寻找问题。
其实,孩子的很多症状都是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并不是健康问题。比如儿童枕秃,除了软骨病(俗称缺钙)外,还有很多原因,如婴幼儿毛囊松散,容易脱落;孩子长得快,生理性多汗,或者天气热,甚至头上有湿疹痒痒等。长。适当改变宝宝的睡眠条件,可以改善枕秃的情况。
有的家长发现孩子不爱吃饭,担心孩子缺乏微量元素。其实可能是孩子吃太多零食,食物品种太单一,活动量少,甚至是天气炎热或感冒恢复期导致孩子食欲下降;或者孩子个子矮,自然食量少。简单地调整喂养方式可以帮助您的孩子恢复食欲。有的孩子甚至超重了,家人还在为孩子胃口小而着急,所以科学评估孩子的生长水平非常重要。
微量元素只有在有疾病症状时才考虑要求在100毫克以上,严格来说属于常量元素。微量元素摄入过多、不足或不均衡都可能导致健康问题。
早在2013年,原国家卫计委就发文要求对小儿微量元素临床检测进行标准化,提出非诊断性治疗的需要。将微量元素检测作为体检等一般检查项目是“不合适的”,尤其是对于6个月大的孩子。跟随宝宝。
之所以“叫停”儿童一般体检项目微量元素检测,主要是因为:目前国际上对微量元素的检测方法和微量元素的正常范围尚无准确统一的标准人体中的元素;元素在人体内分布不均,通过外周血、毛发、静脉血得到的结果代表性不足。
例如,人体内约99%的钙质储存在骨骼和牙齿中,只有约1%的钙质以游离或结合状态存在于血液中。当血钙下降时,人体会从骨骼中释放出钙质,使血钙相对稳定。因此,缺钙往往会降低骨密度和骨量,而不是血钙。检测体内维生素D含量和骨量X线扫描是科学的诊断方法。
什么情况下应该考虑做微量元素检测?
如果孩子有脱发、厌食、烦躁等症状,以及其他疾病的临床症状,医生会考虑针对性的微量元素检测,如铅中毒,帮助综合判断病情;孩子严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同时经常疲倦乏力,考虑是不是体内缺铁导致贫血;一些早产儿,一些患有先天性遗传代谢病的孩子,医生也会考虑让他们做微量元素检测。
健康的孩子是不需要刻意去补的。如果随意给孩子服用补品或保健品,可能会破坏体内微量元素的平衡,影响健康。
微量元素补充主要靠饮食多样化
微量元素广泛存在于日常食物中,饮食是微量元素摄入的常见方式。如果孩子正常喂养,辅食添加合理,孩子不挑食、不偏食,身高、体重等常规检测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就不容易缺乏微量元素。为保证儿童的健康营养,应提倡多样化、均衡的饮食。例如:
—完—
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