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大国博弈漩涡,半导体巨头台积电已经不能只从商业角度做决策
台积电美国晶圆亚利桑纳州凤凰城举行移机典礼现场
文 | 顾翎羽
编辑 | 刘以秦
当地时间12月6日,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全球最大半导体代工厂台积电 (TSMC) 晶圆厂设备入厂,即将投入生产。台积电宣布,在美国投资计划将由120亿美元扩大到400亿美元。这是亚利桑那州史上最大规模的境外直接投资,也是美国史上规模最大的境外直接投资之一。
台积电称,目前兴建中的第一期工程预计2024年量产4nm (纳米) 制程,较之此前宣布转移5nm制程到新厂更进一步;同时在亚利桑那州厂兴建第二期工程,预计2026年生产3nm制程。这意味着台积电将其最先进的部分制程放至美国,美国也将重新获得最先进的半导体生产能力。两期工程完工后,单月产能可达5万片,预计终端产品市场价值将超过 400 亿美元。
除却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董事长刘德音等台方企业高层,美国总统拜登、商务部长雷蒙多以及台积电的主要美方客户,包括苹果CEO库克、美光CEO梅罗特拉、英伟达CEO黄仁勋等共同出席见证了这一时刻。在四周装饰有“Building a better America” (建 设更强大的美国) 标语的演讲台上,拜登发表致辞感谢台积电的付出,并肯定了这家中国台湾企业对美国完善半导体供应链的意义,“有望成为 (半导体产业的) 游戏规则改变者。”
台积电赴美建厂可追溯至2020年5月,受到赴美建厂成本高昂和中美地缘政治角力的影响,期间一波三折。张忠谋曾表示在亚利桑那设立晶圆厂的成本预计比台湾高出至少50%,他认为,美国想复制中国台湾的半导体产业链是不可能的,终将白忙一场。
然而,随着中美科技冷战加剧,台积电已无法再单纯遵循经济规律,在中美之间保持中立。第三方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显示,台积电占据全球半导体代工54%的市场份额,其中超过一半的营收来自美国客户。
据台媒报道,11月初,台积电首批包机已经把近300名员工及家属送往美国,他们将定居美国。未来还会有1000多名台积电员工及家属被送至美国。载着中国台湾半导体工程师的飞机一班又一班地飞向亚利桑那,台积电会被掏空吗?“美积电”能为美国带来什么?
美版台积电能为美国带来什么
台积电赴美扩大投资,地缘政治是主要驱动力。
半导体行业分析师丹·内斯代特 (Dan Nystedt) 曾对《财经十一人》表示,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张忠谋认为美国已处在半导体产业链顶端,不仅在设计端保持领先,在制造机器的生产和电子自动化设计软件方面也占主导地位,因此没必要回头再以比中国台湾高出50%的制造成本去追求制造端的产能。也就是说,台积电此举,并不是一个理性的纯商业决策。
半导体产业链可以被分为如下环节:机台设备、EDA软件、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其中,前三个环节美国均有绝对优势,而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环节由于强制造业属性,人力成本高且回报周期长,在美国长期不受关注,生产重心早已移到亚洲。
2021年,白宫的一份供应链问题报告中指出,20年前美国半导体生产在全球占比为37%,如今只剩约12%。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半导体90%的生产能力都集中在中国台湾。这种集中让中美两国都有所担忧。一方面,持续两年的“缺芯”危机让半导体全球分工变得脆弱;另一方面,先进半导体正成为中美技术竞争的关键部分,而中国台湾独特的地位放大了其在技术博弈中的风险。
在拜登政府将提升半导体本土制造能力提上优先级的背景下,台积电扩厂成为整体战略中的关键一环。拜登上台后,推行供应链韧性战略,不仅将对半导体的出口管制作为限制中国高新技术发展的抓手,并希望重建美国半导体制造能力。不久前,美国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该法斥资约532亿美元作为半导体产业的补贴和研究经费,以及提供相应的税收抵免。
在奉行自由市场经济的美国,政府极少通过直接补贴的方式干预一个发展成熟的产业。但现在美国政府对产业的干预越来越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李巍评价,过去美国政府一直号称自己没有产业政策,但这部法案则是非常典型的产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