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海螺沟作为景区对外开放已有35年,但知名度的提升却是最近10年的事。
磨西镇政府退休干部陶清明记得,长期以来,受制于基础设施不足和推广乏力,直到2000年左右,海螺沟景区仍不温不火。此后,伴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出游意愿增加,海螺沟的影响力开始提升,但也仅限于成都周边。2010年左右,周边阿坝州的九寨沟、黄龙等景区已声名远播,游客们纷至沓来,但海螺沟景区的住宿、餐饮服务仍显粗放。
在陶清明的印象中,海螺沟步入发展快车道,是甘孜州将其纳入创建5A级景区发展规划以后。2012年6月,海螺沟景区管理局正式向甘孜州旅游局申请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5年初,海螺沟全面启动创建工作,甘孜州甚至将其视作推进全域旅游的总抓手和推进扶贫攻坚的突破口。
2010年,在成都打拼了8年的倪小兰回到家乡,计划开一家酒店。此时倪小兰已是一家旅游公司的中层领导,在成都也买了房子,“小日子完全过得去”,但她看到了海螺沟发展的潜力,也想为家乡做点事,当年离家时,邻居为她凑了路费,她希望有所回馈。
倪小兰一家兄妹5人,她是最小的一个。她有见识、肯吃苦、头脑活络,是家里的主心骨。在她的带动下,兄妹们在家里的空地上盖起了一栋四层酒店,取名贡卡布乡村酒店。酒店员工全部雇佣当地村民,餐饮食材则来自农民种植,如此一举多得。
贡卡布乡村酒店于2012年开业,当年生意最好时入住率能达到七成,这让倪小兰对未来满怀信心。
当时,海螺沟已经登上“中国最美六大冰川”榜单。夏天,当成都气温飙升到40度时,海螺沟依然只有20多度,夜里睡觉仍需盖被子;冬季,贡嘎山被皑皑白雪覆盖,磨西镇隐入雪雾之中,宛若仙境。“夏天避暑、冬天看雪”的海螺沟知名度开始大幅度提高。
这期间,有关海螺沟创建5A级景区的说法开始流传,这刺激了餐饮、酒店行业的繁荣。磨西镇上的住宿和餐饮店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一栋栋自建房几个月就能盖好,从成都、德阳、乐山涌来的人也嗅到了商机,迅速将其装修完营业。
2016年,德阳人林明长接手了一家位于磨西镇的酒店,共有58多个房间。他原本在这里做工程,利用自己的人脉,接了不少长租客和团队游客,一度成为附近生意最好的酒店,“好多人都羡慕我”。
但是,最初的兴奋过后,林明长却发现更多隐忧。交通方面,当时新二郎山隧道尚未贯通,从成都到海螺沟的高速公路止于雅安,要想进入海螺沟需翻越素有“天堑”之称的二郎山,沿途的冰雪、暴雨、泥石流不断,若非技术娴熟的司机,自驾的游客很少选择这条路。即便到了泸定县,进入海螺沟还需要穿过险象环生的大板岩。此外,雅安有“雨城”之称,一年中有200多天都在下雨,通往海螺沟的道路常常被暴雨和泥石流阻断。

当时,磨西镇基础设施不完善,天然气至今没有接通,酒店烧热水只能使用电热器。每到冬天进入用电高峰,镇上经常停电。“到处都是噼噼啪啪的声音,不是这里烧了就是那里短路,”林明长回忆,一旦停电,游客就到前台投诉,他只能好言解释,怕客人在网上给差评影响生意。
许多商家都感受到,电费是一笔沉重开支。林明长的酒店游客饱和时,一个月仅电费就需缴纳两三万元,加上租金和人工等开支,每个月成本高达八九万元。而遇到淡季或道路阻断,酒店里几天都接不到一个客人,不少酒店连支付电费都困难。
在倪小兰的印象中,除了开业第一年生意尚可,此后多年的生意“没几天正常过”。 但升级5A景区的希望似乎近在咫尺,商户们都在等待峰回路转的那一天。
5A加持以后
经过5年“举全州之力、聚全州之智”的创建工作,2017年2月25日,海螺沟被正式列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名单。这也是甘孜州第一个5A级景区。2017年正好是海螺沟开发30周年,伴随着密集的推广宣传活动,磨西镇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此时,景区内基础设施已大幅升级换新,通往磨西镇的海螺沟隧道也于头一年底打通,这条隧道避开了险峻的大板岩。几个月后,新二郎山隧道贯通,从成都到海螺沟,正常情况下4个小时可到达,由此也吸引了大量自驾游客。
2015年,磨西镇居民王锦的全部积蓄只有10万元,她向银行贷款10多万元,又跟亲戚朋友借了些钱,盖起了一栋5层小楼。由于当时预算有限,只能将三层装修成宾馆。等到宾馆开业时,她已经欠了100多万元的外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