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的圜丘棂星门。赫达·莫里逊摄
1917年,内务部再次把开放天坛提上日程。内务总长指示礼俗司:“现在祀天典礼业已奉令缓行,天坛地方关系古迹,应赶于阳历新年开放俾人参观。”
内务部查清天坛树木,给所有树木挂牌编号,还测绘了天坛全图。就在此时,张勋率领“辫子军”进入京城,要拥立溥仪复辟。辫子兵屯兵天坛,进行到一半的整修工作不得不中止。不久,冯玉祥等人率领“讨逆军”杀到北京,两股军队在天坛展开激战。这一战,天坛受损严重,许多树木和古迹遭到破坏。
“张勋复辟”的闹剧收场后,内务部立即清理战争残迹,并成立天坛办事处筹备开放事宜。经过半年的筹备,1918年1月1日,天坛正式开放售票。
1959年4月,天坛。柯夏摄
1959年5月的天坛。柯夏摄
1959年6月,祈年殿内景。柯夏摄
1959年6月的天坛。
刚刚开放时,天坛门票每张售价银元3角,仆从入门证每张银元1角,人力车入门证每张银元1角,12岁以下儿童免费。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天坛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今年正值天坛开放100周年,这一古老的皇家坛庙园林已然褪去了皇家色彩,成为游客心目中北京的代言人。
1959年,天坛公园航拍。袁克夫摄
1956年,天坛花圃。李士民摄
1956年,天坛公园儿童运动场之一角。云像棉花糖一样。冯文冈摄
图 | 陶然野佬、《西洋镜:燕京胜迹》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北京日报图片库、美国杜克大学图书馆、徐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