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旅游类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构建旅游专业的“大思政课”。一是要建设好“大思政课”旅游实践教育示范基地。鼓励和支持引导政、产、学、企联合在红色旅游、文化旅游、研学旅游等资源富集的区域打造“旅游思政”和“思政旅游”示范基地,串联红色教育、研学研修、文化体验等业态产品,创新文旅融合路径;深度挖掘旅游和文化思想性、先进性、时代性的教育价值,塑造教育+旅游新品牌。
二是要构建好旅游专业大思政图谱。鼓励推动旅游院校进行旅游专业大思政教育理论研究,群策群力系统性挖掘旅游业“思政教育知识富矿”中的教育元素,比如革命历史纪念馆中的烈士故事、博物馆呈现的中华悠久文化、青山绿水传递的绿色发展理念、人物传记表达的奋斗精神等。这些元素不是孤立的,是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发展历史为主线而相互关联的;以旅游为着眼点,完全可以构建起集地理、历史、文化、文学、民俗、经济、政治、社会等于一体的大思政“森林”。而“先见森林、再见树木;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思政教育是有很大实效的。
三是要建设好旅游专业思政资源。旅游既有行“无言之教”的作用,又有行“有言之教”的价值;前者体现在学习者的学思渐悟、知而后行中,后者则需要借助教育资源的作用。因此,旅游院校可以深入挖掘旅游和文化内涵,提炼思政元素,编制更有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的导游词、讲解词、交互式媒体教材、在线课程等,创新旅游思政教育产品。
四是要培育好适应新时代旅游发展的从业队伍。高校不仅要持续打造一支从事思政教育教学过硬的教师队伍,借此培养一批优秀的高素质旅游专业毕业生,更要在全域旅游视域下,面向传统六要素的从业人员开展广泛深入的职业培训,充分发挥每一颗“螺丝钉”在旅游思政和思政旅游教育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激活全域旅游“大课堂”、汇聚其育人“大能量”。
旅游院校与旅游行业共同构建的旅游专业“大思政课”格局必定激发广大学生树牢“四个意识”、更加坚定“四个自信”、更加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李文斌 王占龙 作者单位: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来源: 中国旅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