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下第一关”的传说
山海关是万里长城的重要关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万里长城东端的起点(现考证长城东端起点位于辽宁省丹东市的虎山长城,后面游记中会有介绍。但又有最新考证,汉代长城最东端的起点在我的家乡吉林省通化县。),与万里长城最西端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山海关建于1381年的明朝,因其北依燕山,南临渤海,故称“山海关”。
前面说的清朝入关就指的这个关。现在人们又以山海关为分隔,把山海关以北称为东北,因此又有了“投资不过山海关”的戏称,来嘲笑东北的投资环境不好。这里真要抱怨几句。东北是中国建国之初的工业基地,更是粮食基地,那时全国的建设物资、粮食供给多是由东北无偿提供的。东北就象一个喂养婴儿的母亲,孩子喂大了,她也没了奶水,长大的孩子独创天下,而母亲却要独自老去!
扯了这么远,不免给山海关蒙上些阴影!但是,600多年的屹立,这点阴影丝毫不能遮掩它的雄伟气势,因为它是著名的“万里长城”第一雄关!城门上悬挂的巨大匾额,与巍峨的城楼浑然一体,“天下第一关”几个大字端正威严,苍劲古朴,神韵潇洒,有雄视四海之尊严!到这里来的游人,都会驻足观赏,拍照留念,不仅因为山海关雄姿,还因为有“天下第一关”匾额的传说。
山海关建成100年来,城门上一直没有与之相称的匾额,明朝皇帝下旨要在山海关东门上挂一块题名"天下第一关"的匾额,一来可为山川日月增辉,二来可为大明帝国壮威。山海关的总镇接旨后,不敢怠慢,立刻量好尺寸,做了一块长一丈八尺,宽五尺的巨匾,按现在的尺寸是长5.9米,宽1.6米。这样大的匾,又是皇上派下来的差事,找谁来写呢?总镇大人和部下思来想去,终于想起一个人来。
肖显是山海关生人,35岁时考取了进士,官至五品,为官清正耿直,深得民众敬服,却常招权贵排挤,55岁时辞官归家,赋闲在山海关,每日里以诗、书、酒自娱自乐,尤其他的书法更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成为明朝34位书法大家之一。
总镇大人备礼拜访了肖显,说明来意,肖显没敢马上答应,因为这是皇帝的差事,不能有什么差错,书法又得与这座雄关相配才行,况且这么大的匾写起来决非易事。他思忖再三问:“皇帝允了多长时间?”总镇大人说:“三个月,到时皇帝会来巡视。”见肖显没有拒绝的意思,就又说:“恳请肖大人帮下官这个大忙,天下第一关这几个字不是谁都能写的,也只有您的厚德和书法才配得上啊!”肖显见推迟不过,就说:“只不过您不能催我,到时自然奉上。”总镇大人知道不能勉强,也知道肖显的为人,就连连答应:“可以,可以!”
总镇大人虽然这么说,但是心里还是打鼓,皇帝派下来的事不敢马虎,就派人偷偷地盯着。头一个月,盯梢的人回来报说,肖显每日里研习各家书法,没开始写匾呢。总镇大人想也对,应该集众家所长,研习是为写匾做准备呢。到了第二个月,盯梢人来报,肖显每天练习舞剑,也没见他写字。总镇大人有些想不通,两个月了,再不动手,是要耽误大事了!怎耐当初说好了的不能催呀。进入第三个月,盯梢人每天报告情况,说肖显还没写匾,总镇大人一听就急了,赶紧前去看看,只见肖显脱光上衣,背上扛着扁担,站在长条板凳上,蹲着马步,在长凳上走来走去。虽然是深秋了,天气很凉,整个人却是大汗淋漓。
总镇大人一看旁边的匾额还一笔也没写,就急了,说:“肖大人,皇帝吩咐的时间很快就到了,如果不能如期完成,下官这脑袋可就要搬家了,求求大人救我一命,快快帮忙啊!”肖显看总镇大人为难的样子,说:“要是再给几天就好了。既然大人这么着急,那就写吧。”总镇大人一听,赶紧叫人帮忙准备。